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最美村落是优胜劣汰自然之选
来源:第一旅游网  作者:刘思敏  日期:2012-12-10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最近再次警示世人——最新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的自然村10年前尚有360万个,现在则只剩270万个,平均一天消失大概80到100个。他因此大声疾呼加大对乡村的保护力度。

    呼应他的,大多归咎于城镇化;或则呼吁保护“最后的精神家园”。

    其实,指责也好,呼吁也罢,不可否认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我们似乎也不能对此盲目认同。面对消失的村落,记者思考更多的是,它为何消失?一定要消失吗?如果不消失将会是什么后果?如果一定要消失,又该以怎样的姿态消失?可否在原址上留下有价值的东西?

    村落价值与现代性发现

    传统村落固有的价值实质上就是作为文化标本或者“活化石”的意义。村落是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载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当农村快速发展之后,绝大部分农民都热衷于修洋楼,或进城,留下来驻守村庄的很少。

    村落是谁的精神家园?为什么只能是精神家园,而不是永久的居住家园?那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城市人,实质上已经具备了现代人或准现代人的素质,其实通常是从游客的视角看待那个曾经生养他的村落。村落具有美丽的不同于城市的风景,加之童年或者少年的成长经历与其相关,他们对村落的感情自然比较深厚。然而,这种站在高处俯瞰村落的感受与原住民对村落的感受大相径庭,因为这些人实质上是在看一个活标本,要真正回去与所谓的精神家园融合在一起,不大可能。

    事实上,大部分传统村落并没有包含太多的价值,它们的消失很正常。只有类似于安徽的西递、宏村,江西的婺源,以及贵州的苗族村寨、侗族村寨,才是最具价值的。这些村落不少已经被开发成了旅游景点。在剩下的270万个自然村里面,必然包含一部分具备开发旅游潜力的村落,它们可能才是亟须保护的,必须在这股“消失的大潮”中重点规划。

    一是文化的价值,二是景观的价值,决定了传统村落旅游开发潜力的大小。两者同时具备的才是最好的旅游资源,只不过这种价值被旅游所利用,被游客所欣赏。对于原住民来讲,他们很少能领略到自己所在村落的价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原住民因为身在此村中,往往认识不到村落除了生活场所之外的其他价值。只有跳出村界外,以旁观者、以游客、以学者的身份才能看清楚村落的价值。通过被旅游所利用,村落具备的商业价值或者潜在的商业价值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村落原有的文化或景观价值,使之具备了现代性。

    试图把所有的村落保护起来,既是非常荒谬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作为农耕文明载体的村落本身不具备现代性,也没有可以满足现代人日常生活需要的使用价值,其中绝大多数也没有旅游开发的价值。那些具备一定景观价值的村落也会有一部分因为景观的同质化,在开发商的权衡比较中被淘汰,从而失去为其注入现代性的机会。试想,如果我们把历朝历代的房子都保留下来,现在地球上还有空间吗?还有现代化的都市吗?

    动态开发与静态陈列

    要保护那些被筛选出来的村落,路径有二:

    其一,旅游开发式的积极保护。活化村落,在保留村落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功能置换与开发,使之从村民的居住价值转化为旅游价值。

    其二,民居博物馆式的消极保护。针对那些难以开发成旅游景区,但是又具备一定地域典型特征的村落,可以文化保护区的形式存在,主要是民居博物馆。一些文化保护区比如说文化遗址,往往曲高和寡,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但是它们具备科研价值、文物价值、考古价值,即便不能发展旅游,也要把它们保护起来。

推荐阅读:

甘肃平凉古城墙逐渐消失在城市化的视野中

丽水白云森林公园举行寺庙景区落成庆典

“第一大围”修缮难寻古瓦青砖老工匠

泰山景区鲁班殿修复主体完工

分页:[1] [2]

编辑:菩提树
名称中国名楼——南京阅江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中国名楼——贵阳甲秀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中国名楼——岳阳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河南平顶山香山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中国“抱团”申遗的10大名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介休后土庙 传承千年琉璃文化

类别古建结构
 ·古村落是岭南民俗文化博物馆..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
 ·“文物医生”为邕城古建筑开..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