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古城墙
透堡革命纪念馆
1934年,连江县苏维埃政府在透堡成立。红军游击队也是在透堡改编为红军第十三独立团。同年秋,粟裕等率领的中央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福州地区。红军负伤战士数百人,被安排在透堡苏区治疗。主力红军走后,国民党反动派派兵围剿透堡,烧杀抢掠;并对群众严刑逼供,要抓红军伤病员。但透堡群众没有一个人吐露红军伤病员住的山洞。最后,国民党把住在村里的18名红军重伤员和一些农会骨干活埋处死,制造了惨绝人寰的“二三惨案”。而大多数红军伤员在透堡群众掩护下躲过此劫,后辗转又回到革命队伍。新中国成立后,透堡在炉峰下的开阔田野上建立了“二三革命纪念碑”,现周围已进行维修,以供游人瞻仰。
可以说,走进透堡就等于走进一个革命博物馆,处处令人抚今追昔,决心继承先烈雄风而永远向前!
生态透堡
夹在罗源湾和炉峰之间的透堡,过去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交通不便。人们要乘船出罗源湾,绕过黄岐半岛,再穿过粗芦岛,才到连江县城。解放后在炉峰上修了盘山公路,人们方可乘车经过长龙乡到连江县城,但路程依然较远。那时的透堡可称之为“天涯海角”。但也正因此,透堡的生态得以保存良好至今。
炉峰,又称香炉山,从透堡镇向山上望去,形似香炉而得名。。她海拨600多米,早在唐代就成为道教名山,被列为我国“36洞天、72福地”中名列第70位的“福地”,这是有案可查的。据了解,在唐代司马承祯的“天地宫府图”中,福建全省仅有“霍童山”、“武夷山”、炉峰等5座山峰,入选“洞天福地”。走近炉峰,景观更为奇特。它的四周,竟然是一个山区小盆地,只有炉峰一座高峰拔地而起,似乎真的是从天外飞来。沿着盘山公路,我们乘车驶到炉峰顶,顶上却有一片开阔地,站在这里四处眺望,视野极其开阔,附近的连江、罗源、古田、晋安几个区县和茫茫东海都可以看到。唐代建于炉峰峰顶的炉峰寺,现修护良好。大殿的两幅对联,写得工整、简炼、贴切,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炉山独纵,雾起云涌苍似海;六岭皆秀,风停雨后绿如天”。“先师藏木井,福地留名千古;大士现高台,慈云普济九洲”。
在炉峰面临透堡的半山腰处,建有“大溪里水库”,周围果树成片,绿树如荫。山麓肥沃的田野里,更是菜蔬瓜果琳琅满目,加上海滩的鱼虾蟹鲟,这里建成的“农家乐”何等诱人。
更为难得的是,透堡交通状况现在已有很大改变。罗源湾正在全面开发,湾口的可门港正在加速兴建之中。从可门港到透堡建有铁路支线,与穿境而过的福温铁路接轨;以后可以考虑在透堡设立一个火车小站,以便游人来往。福温高速公路已经穿过透堡。而现在动工的沈海高速公路复线,已确定在透堡建立一个互通口,以后从福州到透堡不超过一个小时。“红色透堡”、“文化透堡”、“生态透堡”的优势,再加插上高速公路和铁路这两个羽翼,透堡一定会建成新兴的旅游名镇,她丰富的资源必为世人所欣赏。
推荐阅读:
龚滩古镇入选“重庆十大最美古镇”
单霁翔:“危旧房改造”这个词应停用
美《外交政策》解读中国大规模克隆欧美名胜古迹
广西首部历史文物古迹保护办法出台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