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台府设施破损不堪
游客们在关东古巷内观看面人的制作过程
建成七年,道台府冷冷清清
25日上午,家住哈尔滨市道外区十八道街的市民老张照例来到道台府前的小广场前与老伙伴们一起散步、聊天、锻炼,广场上人来人往,而一墙之隔的道台府院内却是冷冷清清。
老张说,道台府是2005年底完成改造维修的,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实行免费参观,当时每天来的市民和游客有数千人,之后开始售票经营,人数就明显降了下来,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进去参观了。记者在现场看到,道台府两侧辕门的木栏杆已经出现裂缝、油漆脱落,院里的多个木门由于长期风吹雨打也已变得十分斑驳,几名工作人员在院里打扫,看不到里面有游客参观。
在门口的一个牌子上写有票价30元的字样,记者在现场呆了半个多小时也未看到有一名参观者买票进入。一位在道台府旁开饭店的店主说,原指望“傍”着道台府生意会更好一些,可是除了在举行活动的时候顾客多点,平时根本借不上道台府的“光”。对于道台府的现状,一位业内人士说,道台府在维修过程中在原有几幢老房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看到原汁原味的古建筑。市民老张补充说,道台府院里的多数房子是后建的,一般人不愿意花钱进去看的;与其一天天闲置着,不如将它改为公益性质的,免费向人开放;现在哈尔滨市的一些公园、博物馆都已先后免费开放了,而这道台府一直“坚持”着收费经营,尽管来参观的人非常少。
关东古巷,刚开业便红红火火
与道台府的清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免费开放的关东古巷。古巷刚刚开张一个多月,便已是人气十足。
上午10点开门的关东古巷在9点50分的时候门口就开始聚集了众多等待入场的人。
进入古巷,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在古色古香的巷子里,感受着哈尔滨的百年风情;这边看会儿龙江特色的歌舞表演,那边品尝一下美味的冰城小吃;做糖画的、捏面人的、现场磨制豆腐的、令人垂涎的冰糖葫芦、农家的土炕、栩栩如生的雕塑、各种各样的民俗工艺品、哈埠老字号店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令人目不暇接。
大量的客流给古巷内的饭店、工艺品店等经营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家家赚得盆满钵满,形成了一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关东古巷为何有如此魅力?为何这样受到大家的欢迎?答案很多,但参观免费肯定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辅相成,公益商业需良性互动
一个开业七年依然冷冷清清,一个刚刚建成就已是红红火火,两者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是否采取了公益性的经营理念。
类似的还有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二三道街上的中华巴洛克一期工程,2008年底刚建成的时候,管理部门准备将改造后的街区分院整体销售,但却并不成功。新改造的街区除了粉刷一新的楼房外看不到别的风景,很快就对人们失去了吸引力,每天鲜有人来,没有人气的巴洛克街区就更加难以招商,结果撂荒了多年。2011年初,管理者改换了经营思路,采取了减免租金的方式引来了多家老字号饭店,并制作了20余个街头雕塑,又适时地将部分房屋免费提供给一些民间民俗手工艺者进行展销,这才吸引来了些人气,慢慢地走出了尴尬局面。明年,中华巴洛克二期也将投入使用,占地面积比一期增加了三四倍,其采取何种方式经营将决定着这一大片街区的前途和命运。
对此,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教授孙颖谈出了自己的观点,关东古巷、道台府、中华巴洛克街区这三个地方有着共同特点,都是主打“怀旧”牌,都是采用了近百年前的建筑风格;相比之下,关东古巷又有着自己的“先天不足”,它的内部和外部设施是100%仿制新建的。然而先天不足的关东古巷却通过其独特的经营方式进行了弥补。以公益为主,以商业为辅的经营理念使其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了人们的认可,而通过公益方式招来的人气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从而迅速地实现了良性循环,从长远来看,关东古巷吸引来的人气也将使得周围地区的商家受益。其成功的经验应该值得道台府以及巴洛克街区在未来发展中借鉴和利用。
推荐阅读:
正定荣国府荣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大阳泉村 一座城中古村的现代坚守
月山村列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
湖南147岁的沈家大屋多处倒塌 专家呼吁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