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阴卧佛
晋南绛县有山,名曰东华山,传说和西岳华山有“血缘”关系——神话故事《宝莲灯》中的沉香劈山救母时,华山被劈为两半,一半在陕西,一半分到山西绛县,绛县的这一半便被称为“东华山”。此山在当地颇受尊崇,不光因为此山为灵山宝地,其上有一座金代建造、至今香火鼎盛的太阴寺,而且太阴寺内的释迦牟尼卧佛,是目前我国存世最早、体量最大的木雕卧佛。由此,尽管太阴寺偏处晋南一隅,还是在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2012年10月9日早上6时,记者驾车一路飞驰,奔东华山,访太阴寺。
太阴山上太阴寺
“东华山”之名自然非是浪得,查资料可知,该山以险得名,以奇成名,海拔较高,每年盛夏六月,山麓间犹能见到积雪,是一个避暑胜地。而对于绛县的地理而言,该山坐南向北,高峻而冷,山下人终年难得见到太阳,故名之“太阴山”。
行进间登临高处偶一回顾,东华山东连太行之高峰,西控中条之旷野,北观浍水,南望天际,一路上天然景色随处可见,森林茂密、空气清新,此时正值漫山红遍的金秋,层林尽染,美不胜收。
眼看一条水泥修筑的盘山旅游路已到尽头,太阴寺却并未现其“芳踪”。恰巧,一辆标有“水利勘测”字样的面包车停在路尽头,一名文雅和蔼的男子听说是找太阴寺,笑着说:走过了,跟我的车下山吧。
上山容易下山难,车速极其缓慢,一路上小心翼翼地下到东华山北麓,面包车略向右靠停下,男子伸出手臂,往路边左侧一个路口指引后离开。记者的车子往左边一拐:嗨,写着“太阴寺”的山门赫然就在眼前。
山叫太阴山,寺就得叫太阴寺?未必如此简单吧。带着一点疑问,记者步入其中,首先就问了个明白。
据寺内工作人员介绍,太阴寺依山势而立,背南面北,与一般建筑尤其是宗教建筑惯常坐北向南的方向正好相反,属阴向,寺名与此相关。有阴就有阳,太阴寺始建于唐代,绛县境内与它同时建造的还有一座寺院叫太阳寺,原址在古绛镇岗底村。而无论“太阳”和“太阴”,与道教理念中的“阴阳”都有撇不开的关系,由此也可见不同宗教在中国融合的痕迹。
既然阴不同于阳,寺内的佛像也就有阴的讲究,在当地,人们也叫太阴寺为卧佛寺,因为镇寺之宝,是正殿内供奉着的一尊巨大的佛祖释迦牟尼木雕卧像。太阴寺卧佛呈现的是释迦牟尼圆寂时的形态,区别于他在阳世间弘法、参禅、讲经的形象。生为阳,卒为阴,这也是“太阴”之名的又一个因素。
佛、寺、山,样样离不开阴,“太阴”之名可谓名副其实。而至于寺因山名还是山因寺名,这就是一个扯不清的问题了。
推荐阅读:
国家重点文物--山西临汾霍州署衙
山西介休市张壁古堡
“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
山西高平千年古寺游仙寺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