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佛山文化建设 一座城的十年修养
来源:佛山日报  作者:吴莉  日期:2012-10-25

    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

    多年来,虽经社会变迁、区划调整等变革,佛山市文化建设一直在坚守中持续前进,近年来更是取得了巨大发展。这主要归结于以下三个因素。

    第一,佛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无论是“行通济”还是祖庙“三月三”北帝诞庙会以及佛山秋色欢乐节等传统文化节庆品牌活动,都根植于深厚的岭南文化传统之中,在佛山群众心目中具有较大的感召力,因此能够一直延续并传承至今;佛山也具有多元化发展的群众性文化土壤,民间私伙局活动一直活跃在各阶层群众之间。

    第二,市委市政府坚持将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一同规划,一同部署。从1956年提出的将佛山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之城、文化艺术之城、整洁美丽之城”,到2008年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建设“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的城市发展定位,佛山市文化建设一直与经济建设一同部署,同步实施,在多举措满足市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第三,文化部门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清晰明确。佛山市文化部门重视把握不同时期文化建设特点,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提高城市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2003年以后,又坚持三个注重:注重区分两种不同的文化需求,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需求由政府通过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以保障,而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则通过市场机制来满足;注重将佛山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注重将文化艺术渗透到工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去,同时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附加值,以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一座城市应有自己文化和内涵,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就没有竞争力和生命力。要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就要把历史文化融入渗透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之中。

    佛山十年,正在践行着一条“文化强市”的道路,她将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大沥公共图书服务建设:从镇街到社区铺开文化惠民网络

    刷过“二代身份证”,秦珍美把借到的《生活百科小窍门》一书放进包里,满足地走出了大沥镇图书馆。自从到大沥打工以来,爱好看书的她早已成为该图书馆的老熟客,连工作人员都认得她。

    自2009年大沥镇图书馆成为市联合图书馆的成员以来,当地已有数千名“秦珍美”进行办证借书。同时,随着社区图书馆、农家书屋的建立和“图书漂流”等活动的开展,大沥公共图书服务网络逐渐延伸至各镇街、社区、村组,越来越多的人得以享受到图书公共服务。

    依托联合图书馆提高图书服务能力

    2004年6月,佛山市图书馆提出旨在“整合全市图书馆资源,搭建覆盖全城、服务全民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和服务体系”的《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实施方案》。

    次年,联合馆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一个联合馆管理系统让首批6家成员馆首次实现所有图书的通借通还。而“一卡通”借阅证的开通更是让联合图书馆的便利发挥得淋漓尽致。借此势头,2009年4月,南海区大沥镇图书馆成为联合图书馆在镇一级的第一个试点单位。同年,大沥镇的黄岐图书馆、盐步图书馆也纳入进来。

    来自广西的秦珍美在佛山打工已有八年,开始她在大沥谢边打工,由于离市区较远,附近鲜有文娱设施,她爱好看书,却无阅览室可寻。三年前她转到镇上一家饭店打工,在一次剪头发时,听到理发师说在镇图书馆办证不需花钱,借书也不用押金。于是她当天便去办了一个。由于饭店离图书馆只有五分钟路程,图书馆从此成为她下班后的流连之地。

    记者在大沥镇图书馆看到,两个登记办理开通借书手续的笔记本已记满厚厚的两本,大部分为外来务工人员。据馆长陈艳婷介绍,自从免去借书的押金后,借书人员大增。

    “以前我们图书少,图书更新很慢。现在可和其他馆进行资源共享,本馆的借阅能力也有所提高。”陈艳婷认为,联合图书馆的平台让镇一级图书馆有了1+1>2的资源利用效果。

推荐阅读:

古村落保护的“宏村样本”

重庆江北城古建筑仅剩两处 老城墙只有200多米长

正在崩塌的意大利 变卖古迹求生存

苏州乡村整治 让村落不再千篇一律

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名称古典风韵的江南园林——徽州唐模古村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北京燕平八景之银山塔林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山西祁县昭馀古城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山西运城常平关帝庙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山西介休五岳庙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广西危旧骑楼拟由政府“收购..
 ·“文物医生”为邕城古建筑开..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
 ·阮仪三:留下“真古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