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景之东山陆巷古村
粉墙、黛瓦、木窗、檐口,素雅古朴的村子依着太湖而卧,这个极富江南韵味的太湖村落如今已成为东山的一个景点。2012年是吴中太湖景区创5A关键的一年,他们在乡村整治中注重保护古村落的特色风貌,保留原始村落的个性特点,用独特的形象代替“千村一面”的传统形象,力图让每一个村庄都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
吴中区地处太湖沿岸,具有特殊的地理区位,因此在村落规划布局中侧重通过保持生态、文化等模式实现与太湖时代、太湖5A景区相吻合的整治目标。东山陆巷古村正是其中之一。作为苏州市首批公布的11处控保古村落之一,陆巷古村历史悠久,各个年代的老宅散落其中,有些已经被废弃,有些仍然在使用。经过乡村整治工作,古村并没有焕然一“新”,而是依据原有的风貌进行建设,很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房屋依然充满浓浓的历史痕迹。记者了解到,在整治过程中没有拆除一处房屋,而是将原有的“旧”元素全部保留,“30年代民居”或“清代民居”标志牌的古建筑随处可见。
据介绍,目前吴中区已经累计完成整治环太湖沿线自然村400余个,其中最大的特色是因地制宜,资源保留、优势发挥,彰显江南水乡特色乡村风貌,又避免千村一面,形成“小而精”、“大而全”、“自然生态”、“文化保护”四类村落特色。依山傍水的村落,突出生态保护,营造人居与自然融合发展的山水村庄;涉及农户超百户的“大而全”村落在优化村庄整体轮廓的同时,突出环境提升、功能配套;“小而精”的村落则让整治规划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突出实用简约。对于以往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种种“景观污染”现象,吴中区的乡村整治模式无疑为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推荐阅读:
颐和园皇家大戏楼德和园修缮完工
景观建设进展顺利 聊城古城古韵加速体现
《中国古都五书》发行 让中国古建筑走向大众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看看国外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