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弘诲故居
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62岁的村民王正春习惯性地来到村头的八角殿。这次,王正春又发现八角殿一处屋顶梁出现了开裂。“再不大修,我怕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要毁在我眼前了。”王春生唉声叹气道。
龙梅八角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名臣王弘诲致仕归里后修建,1994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因为岁月侵蚀,年久失修,八角殿如今已破败不堪,面临倒塌的危险。
多处房梁开裂用木棍撑“门面”
近日,记者从海口驱车1小时,来到了龙梅村。“到了。”随着司机的一声提醒,一座占地近两千平方米的四合院式建筑映入眼帘。院子分为三进,其中第二进后檐柱极具特色的八角形石柱彰显着它的身份——八角殿。
王正春告诉记者,院子为王氏宗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为名臣王弘诲致仕归里后修建。明末曾毁于盗焚,清康熙年间重修。八角殿属于王氏宗祠的一部分。
院门口,一座石碑上刻着,1994年,八角殿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早就被认定为省级文物单位,但当记者走进八角殿时,却发现殿内的残破与它的价值形成强烈的反差。八角殿前后门均已缺失,殿中随处可见长木棍顶着房梁。“房梁裂了很多处,没办法,我们就找来这些长木棍撑着房顶,怕有一天塌下来。”王正春说,这是村民唯一能做的,但根本防不住房梁继续开裂。
记者看到,殿内四根大梁柱均已出现虫蛀、腐烂,其中最严重的一根大梁柱下方柱径已经烂掉近一半。“大梁如果断了,这殿也就毁了。”王正春担心地说。
殿的两间侧房极为简陋,一个放在破木凳上隐约雕刻着花纹的腐败木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王正春蹲在地上,扯起上衣擦了擦这木块,心疼地说:“这是房子以前的大梁木垫,有几百年了,一共6个,有5个烂完了,就剩下这一个了,你看,上面还雕刻着建造时那个年代的特色花纹。”殿后左右两侧曾经有两间配殿,但都已坍塌,仅剩下几个石础和杂乱的荒草。
部分房间已经坍塌
殿内上方悬挂着一块文匾,王正春告诉记者,匾是康熙丙申(1716)翻刻的明万历皇帝诰封王弘诲及其妻子的诰封文匾。“这块匾是王氏子孙眼中最珍贵的物品。”殿右侧悬挂着两幅照片,是2003年,时任海南省委副书记罗保铭到八角殿参观时留下的影像。
“王弘诲为官时,曾请求万历皇帝在海南设提学道,让海南儒生就地参加会考,促进了海南教育事业的发展。可如今能让人们纪念他的地方都很难保住了。”王正春摇着头,邀请记者与他一起前往王弘诲故居。王弘诲故居同样是一座四合院式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屋内满地青苔,木凳、书案等物品任意摆放,破旧不堪,一些房间已经坍塌。
村民呼吁:有关部门加紧保护
“这些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毁在我们这一代!”王正春说,村子里的人一代接一代地守着护着这些“宝贝”,可现在他们觉得有心无力。
村里75岁的老人王书述,义务照看八角殿已经5年了,每月初一和十五,都要去打扫八角殿,细细地看看殿里有什么需要修的地方。“村里以前的老人都是这么做的,我也照着做,只是想这八角殿能保留下来,让后人还能看到它。”王书述说。
王弘诲故居和八角殿不久前被列为“琼州百景”,很多网友慕名而来,王正春和村民们给游客当免费导游。“很多人喜欢这里,他们都希望我们能保护好这些古迹,不要让它们消失。”王正春说,“我们已经兵分几路去跟有关部门沟通了,争取政府出资修复。”
王弘诲
1542-1617,字绍传,号忠铭,晚号天池。今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委会龙梅村人。进士,曾被封为太子宾客,为太子授课。1565年,王弘诲参加会试中进士走入仕途,曾位居礼部尚书。以往海南学子参加科举,要跨越海峡到雷州参试,渡海路途险恶重重,不少人为此丢了性命。王弘诲任职南京翰林院时,极力上书请改海南兵备兼任提学考核,海南生员就在府城考试。从此,海南考生参加乡试不必再千辛万苦渡海北上,读书之人越来越多。
推荐阅读:
哈尔滨部分日军侵华遗址正面临强拆
民国古宅压明城墙该拆还是该留
台北故宫的魅力在“亲和力”与“时尚感”
颐和园南湖岛景区有望恢复光绪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