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仪三,1934年出生,现任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城市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的教学和研究,抢救保护了山西古平遥、江南古镇周庄、同里、甪直、南浔、乌镇、西塘等免遭建设性破坏并使之成为重要的文化遗产地。2003年和2006年由阮仪三教授主持的江南水乡古镇的保护规划和苏州平江历史街区规划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2005年法国文化部授予他艺术与文化骑士勋章。
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是古城保护专家,几十年致力古建筑修复和保护工作,在平遥、周庄等国内多个古城镇的保护中,都有他的努力。其间,他目睹了城市化对古建筑和古城镇的毁坏,深切感受到经济发展和古建筑保护的矛盾。
他告诉财新记者,自己带钱带人去各地调查,告诉当地政府古建筑是好东西,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把它们留下来。但很多地方政府想的是建工厂、办商业,满脑子是钱。而“留下来可以发展旅游、赚钱”的建议,则是地方政府最愿意听到的。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建筑、古城等保护日益带有功利、肤浅的色彩,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假古董亦到处出现,商业化浪潮对文物保护也带来一定的冲击。2006年阮仪三成立了全国首家以城市遗产保护为宗旨的非公募基金会——上海阮仪三城市遗产保护基金会,面向全国范围进行关于古旧建筑、古村镇、城市历史地段的保护和发展等相关工作;并在国内推广“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工作营”,让更多的大大众参与古建筑保护的工作。
财新记者:就苏州古城的保护,你认为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阮仪三:全国来说,苏州古城保护得很好。伍子胥修古苏州城时,根据天象、地理环境,因势造城,古苏州城水陆双棋盘格局保存了几千年,交通四通八达,生活垃圾可以自然净化。
苏州城河道总长59公里,建国后的城市建设中,水系被填掉了三分之一,后挖出一部分,恢复到四分之三。现在还在挖,按照我做的规划,干将河在内的很多河道要恢复。
因为以前填河的时候用的多是垃圾,河道还在,挖古河道工作很简单,整个项目完工大概要花几千万元。
财新记者:地方政府为什么愿意花大力气恢复古河道?
阮仪三:首先增加了好景观,古苏州城的韵味就在这小桥和流水之中。苏州城之前有300多顶家桥,现在只保存了一个,这些原汁原味的江南人家恢复了,变成了景色,促进了旅游,谁不愿意做呢?具体要花多少钱,还是要看政府想做成什么样。
财新记者:你是怎么介入各地古城保护的?
阮仪三:绝大部分是我找他们(当地政府),我觉得这些地方很好,就去找他们,失败的多成功的少。
我们会去各地做调查,坚持了几十年了,每年我拿钱、带队,现在老了,跑不动了就让别人带队。现在集中在落后的地方,特别是陕北、山西这些边缘地方,还没有被经济建设破坏太多。对我们来说,保存不错的古村落古建筑都像宝贝。
我们的责任就是告诉当地政府这是好东西,你们要认识到,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方式把它留下来,“留下来可以发展旅游、赚钱”是地方政府最愿意听到的。
财新记者:在这些年的保护工作中,你遇到过哪些阻力?
阮仪三:为什么我后来找到的是周庄和同里?其实一开始我是找那些发达的城市,他们都不理我,不需要、不希望你来做规划。他们要按他们的想法来发展,到处建工厂,到处办商业。
我说即使发展工厂和商业,也有个合理的布局问题,但他们不要听。事实证明,布局方式的混乱,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性。
他们把我赶走后,我意识到发达地区脑子里只有钱,就转而去找那些还没有被经济发展冲击到的地方。在我们学校一个美术老师的介绍下,我就去了周庄,接下来就是同里、甪直等。
那个时候地方经济发展和古建筑保护的矛盾和冲突,其实现在仍存在。
推荐阅读:
陕西白河张氏民宅下院保护维修工程通过验收
东莞年内投2.6亿建29个名村
寿州孔庙明伦堂维修工程顺利竣工
武夷山发现罕见鱼骨纹楔形砖 早贺州古城300年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