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2点,一部挖掘机扬起长臂,仅仅2分钟,一座有20年历史的武汉大学标志性建筑,老武大的牌坊在现场送别者的眼光中倒下。一些围观的学生纷纷上前,举起相机拍照留念。“这是要毁了我们对它的所有记忆啊,以后回来就物非人非了。
珞珈山的樱花和老武大的牌坊,一直是武汉大学乃至武汉市最有名的两处景观,也是武大学生和武汉市民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存在。它是影视片中的最佳镜头,也是城市中最美的风景。老武大的牌坊下,走出了无数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留下了无数青春的合影;老武大的牌坊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也镌刻着改革的年轮。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记载着美好回忆的牌坊,仅仅2分钟,便化为一片废墟。按照武汉大学基建管理部所言,因为没有文物价值,所以拆除。然而,学生们争抢石块留念,百岁教授特意赶来留影;市民流连回望,毕业生缅怀感伤……种种现象表明,这座老武大的牌坊的价值无法衡量。不过,终究抵不过校方一句轻飘飘的“毫无价值”。
正如很多网友所问,一座小小的牌楼可以平移保留,成本不高,技术也可行,为何一拆了之?虽然将来可以原址复建,或许会建得更豪华更壮观,但此牌楼非彼牌楼,中断了历史的传承,减少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文内涵。在建了拆、拆了建的过程中,拆牌坊者可曾想过牌坊的感受?在相关部门“仿造的牌楼没有任何文物价值”的轻率回复里,使用了20年的校门说拆就拆,叫师生们情何以堪?
所谓文物,是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意识形态。老武大的牌坊建于1992年,为迎接建校100周年,武大以民国老牌坊为蓝本,开始兴建新的大门牌坊,于1993年教师节前建成。如此重要的历史节点,当然具有深远的意义,何以以“区区20年”来衡量其价值?20年或许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但却是一座学府不可复制的历史,是莘莘学子无法忘怀的青春。
有些东西,你若敝帚自珍,在他人眼中才会视若瑰宝;你若视如敝屣,在他人心目中也将贱如草芥。老武大的牌坊,说拆就拆,犹如一个隐喻,20年的岁月基座敌不过机械长臂的2分,我们已经无法抗衡功利浮躁的价值失重,更无法打捞那日渐消失的专属于大学的灵魂。
推荐阅读:
埃及第二大金字塔群重新对外开放
武汉规划保护工业遗产建筑
南京出台夫子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北京政府要求加强文物保护 大建设项目要先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