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儒释道文化是中国古建筑“DNA”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学涛  日期:2012-10-15

    近日,台湾著名古建专家李乾朗来到山西,除亲自考察了一些古建筑外,还畅谈了中国建筑与儒释道文化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儒释道文化是中国古建筑的“DNA”。

    “从儒释道观点来理解中国传统古建筑,是一个吸引人的角度,先人们把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通过建筑表现出来。”李乾朗说,儒释道文化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们之间从排斥到融合的过程影响着中国的古建筑。

    在山西博物院会议中心,他一边用幻灯片举例,一边现场作透视图,生动形象地从文化角度对中国古建筑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解读。

    “儒家的建筑左右均衡、对称、中高旁低、尊卑有别,体现了儒家‘依仁’的中心思想,达到中庸和谐之美。”李乾朗说,而道家建筑则不拘一格,要求气要流通,体现大象无形,天人合一。

    他举例说,紫禁城三大殿立在工字形三台之上,太和殿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用攒尖顶,而保和殿用重檐歇山顶,主从分明,太和殿内只在中心设置一个宝座,借以凸现天子的权威。而道家文化影响的建筑讲究形象相生,乱中有序。

    “以中国道观建筑的典型武当山为例,紫霄宫前的水池呈S型,因为道家讲究水是流动的。”李乾朗说,儒家和道家都用水,但儒家讲究水是稳定的,所以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水池就呈现出了“半圆”形。

    另外,受外来佛教影响的中国古建筑通常四面有门,建筑物顶部为尖状,代表修行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超脱尘世。唐、宋之后,融入了儒家理学的说法,形成了禅宗佛寺。

    “跟顶部圆润的天坛不同,应县木塔立于寺的中轴线上,保存了辽代以佛塔为核心的布局特征,各层所供佛像不同,礼佛者从一层的显宗逐层拜到五层的密宗,完成显密圆通的境界,反映了辽代大乘佛教思想内涵。”李乾朗说。

    “研究中国建筑一定要注意建筑背后的文化现象,多读古书,中国建筑不单单是符号、形的问题,更多融入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彰显了以儒释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李乾朗说,要了解中国古建筑必须亲临现场,用心体会。

    李乾朗是台北人,著名的古建筑学家、画家,现任教于台北大学、台湾艺术大学等高校,主授中国建筑史、传统营造技术等课程,被认为是“中国古建筑透视图法第一人”。

推荐阅读:

牟氏庄园恢弘气势 剧中景象今现“真身”

古城墙修复 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明延续

守住古村落这个“最后的家底”

全国古村落七年消失近半 山西周朝古村破败不堪

编辑:菩提树
名称世界水利文化鼻祖――都江堰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北京燕平八景之银山塔林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山西祁县昭馀古城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山西运城常平关帝庙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山西介休五岳庙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山西榆次后沟古村

类别自然山水园
 ·罗哲文:多少遗憾 都付断壁残..
 ·古城复兴重在突破发展瓶颈
 ·莫让“棒杀”抹杀了开封复兴..
 ·旅游专家谈论巨资再造古城是..
 ·西塘模式之人与古镇“碰撞”..
 ·西塘模式之活着的千年古镇的..
 ·阮仪三:留下“真古董”就是..
 ·寻找撬动发展的支点 大同历史..
 ·“东方之门”被讽“秋裤”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