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建筑是构成中山城市魅力的基本要素
已有850多年历史的中山,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具有典型南洋风格,独具岭南文化韵味,城市历史景观依然保持传统格局。去年3月,国务院更正式批准中山市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广东省第七个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的城市。文化名声在外的中山,如何做好内在的文化遗产维护与新文化设施的服务,成为本次两会代表和委员共同关注的话题。
旧文化建筑重保护建议保护历史建筑从南区古村落开始
说起碉楼,也许人们首先会想到开平的碉楼群。其实类似碉楼的历史建筑,中山同样不少。人大代表缪灿铭、赵晷湘、石延科就一起提交了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建筑,开发历史文化旅游的建议,希望能给予类似的历史建筑更多的关注。
从保护的角度出发,把历史文化建筑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一条属于中山的历史文化旅游路线。
无独有偶,在保护历史建筑方面,政协委员缪英年也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认为保护历史建筑可从南区古村落开始。中山历史文化遗迹可圈可点之处不多,缺乏像安徽宏村、江苏周庄、浙江乌镇等规模化的历史文化区域,但缪英年发现,分布于我市南区的沙涌、恒美、竹秀园、上塘等社区,这几个区域紧密相连,总面积2平方公里多,内有宋帝遗迹牌坊、镇龙阁、文笔、南源堂、金花庙、华光庙、真君庙等宗族古祠堂一批,还有成规模的老民居,大部分建于清末民初,街道轮廓、老房基本保持完好,每一条街道都留有百年韵味,具有良好的中山古典村落风貌,在珠江三角洲一带亦不可多得。
这些沉淀着岭南特色的历史文化建筑遗产,历史价值不凡,在保护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历史文化保护策略缺乏统一的、宏观的、规模化的规划管理。历史建筑分布零散,只能以管窥豹,难以成片,可读性差。与此同时,这些建筑尚有不少产权属海外华侨所有,部分华侨、海外住户早已失去联系,政府无权擅自对其进行修葺、使用和管理,因此建筑的整体修葺和维护工程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规划和落实,造成大量文物建筑空置,愈发破旧,面临荒废。这些问题也是我市历史建筑保护面临的共同问题。
缪英年为此强烈建议,先把竹秀园、沙涌、恒美、上塘一带清民老建筑群密集村落为整体目标保护下来,成立永久性历史文化保护区,划出这片保护面积的红线范围,不以某栋建筑、某条街道为主体,而是保护片区域的整体范围。以街道居委会为单位对所有解放前房屋进行登记摸底,建议原屋主不再拆建,保留原貌。积极主动联系保护区的住户、产权人,用图文并茂的宣传广而告知中山市南区成立保护名城的目的、意义,告知产权人修缮历史建筑的条款,力求得到华侨和所有产权人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缪英年认为,历史沉淀不能靠伪造,它是历史上不同时期文化传承的载体和见证,同时也是构成城市个性魅力的基本要素,应以科学的城市发展观为指导,最大限度地做好历史老民居的保护工作,留一片古典怀旧的城市记忆,提升文化名城魅力。
人大代表缪灿铭、赵晷湘、石延科建议,强化管理机构的管理力度,成立如广州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管理中心,完善管理和执法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出台相关政策,对空置历史建筑(房主海外移居)者建议实行产权和管理权分离式管理;对放弃产权者政府负责全部维护权责等。加大对历史建筑保护的经费投入。采取多途径酬集资金,如港澳、台、华侨的善款,愿意参与文物保护的社会资金、企业、外资,参与到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改造工作中来。也可以参考开平的做法,把历史建筑提供社会认养。
新文化建筑强服务建议加快建设图书馆新馆
文化城市的建设需要有配套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的服务直接关系到市民借阅的热情。致公党中山市委会在此次两会上专门提交了《关于促进我市公共图书馆建设,加强文化艺术氛围构建的建议》,认为我市公共图书馆的馆藏量显然已经不能够满足市民日益提高的文化艺术需求,应该加大力度建设我市公共图书馆,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致公党中山市委会此前专门进行了调研,市图书馆2010年接待读者数量已将近69.5万人次,年读者借书42万册(次)。但从2008年我省珠三角地区公共图书馆主要指标情况统计数字中发现,我市图书馆总建筑面和藏书量均落后周边城市。为此,市政协委员罗路建议,提出当务之急应该尽快建设图书馆新馆,更换陈旧设备和图书,扩大读者的阅读空间。
罗路在建议中提出,在解决藏书空间小、购书经费等问题的前提下,延伸服务功能,改进基层设施,利用现有的“中山通”服务,采取“免证进馆、一卡通行、全面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实现公共图书馆资源优化,极大地方便市民借阅,提高借阅积极性。
罗路提出,在增加各种类型图书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我市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本地区读者的信息需求,结合当代发达的网络科技,实现本地图书馆之间的分工协作和资源共享,既保持本地特色,又能保证图书的实用性。理配置图书馆信息资源,实现图书馆资源整合,积极投入开放存取活动,充实馆藏,提高文献信息利用率。
推荐阅读:
福建莆田九华山藏千年古刹
浙江发现战国前土墩墓群 出土700多件文物
扬中树人堂的前世今生
北郊沧桑汪中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