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岭南特色精品城市 中山如何破题?
来源:中山商报 作者:夏升权 日期:2012-1-9
●精致
城市是什么?它在承载着繁华的车水马龙、拥挤的钢筋水泥的同时,还有一段段的市民生活记忆。一块青砖、一个骑楼、甚至只是一个精致的窗花,都可能铭刻着这城市的历史。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城市是经过漫岁月成长起来的。市委书记薛晓峰曾在多次的规划建设会议中表示:“不让今天的建筑成为明天三旧改造的对象,要让它成为将来的优秀历史遗产。”中山如何在新区建设和城市规划中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突出岭南特色、中山元素?
今年市城乡规划局将实施城市转型、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精品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规划目标,将尽快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继续完成《环铁城整治保护可行性研究》、《九曲河及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从善坊历史文化街区整治保护规划》等规划的编制。中山今年还将开展《中山市历史建筑勘测和评定》,对历史建筑普查评定,对城区85座历史建筑进行测绘。
●紧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不同的理想之城。但每一座城市,都不能缺少道路,如同一棵大树需要强壮的支杆。传统的单一功能分区机械组合的城市规划模式,已经在中国开始产生“城市病”。交通拥挤、夜晚空心化、卧城等。
理想城市应该是不同的功能有机融合在一起的,城市才有活力。主城区具有集聚辐射作用,才能带动与其互动发展的东部、西北部、南部三大片区副中心建设。
●便捷
与前两年的交通大发展,全市路网的“大枝杆”相比,今年我市开始对“分枝叉叶”也进行了设计。2012年构建“一环二交叉三横四纵五辅”、以快速公交为主体、层次分明、运行高效的城乡一体公共交通骨干网络,其实就是对全市公共交通骨架的布局梳理。明年规划部门将完成《中山市综合交通规划》、《中山市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规划》和《中山市慢行系统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逐步优化城市路网结构,合理配置城市公共交通优先车道、专用车道,完善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专用基础设施,提升城市交通的通行能力。中山规划要坚持交通优先和以路为纲,构建一个“综合配套、公交先导、内畅外达、绿色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精致的城市景观,紧凑的功能区域,快捷便利的交通,才能使中山这座小城充满活力,成为我们的理想之城。
记者调查:交通羁绊城市发展特色建筑藏身闹市
在车水马龙的中山城区民生路上驶过,你一不留神就会错过从善坊。但只要走进这片藏在小巷里的房子,就能让你恍神。西式山墙、窗上灰雕、高而窄的大门,这些融汇中西的岭南特色建筑群寂静地藏身于闹市中。许多老屋大门紧闭,屋主不知去向。还有一些老屋顶上荒草过尺高,只有窗檐上的鸽子雕塑还在守望。
拆房建路还是慢行进入?
由从善坊的牌坊进去,走过两步就到了6号,是这里少数几间保护完好且由屋主居住的房子。屋主杨师傅,习惯了被好奇的游客、采风而来的画家、寻找童年的市民所打搅。“有人只是想进来看看、拍张照,也有人会问一些关于房子的历史,近两年则多了想来租房做生意的人。”当年,杨师傅的爷爷以6000元港币买下这房子时,可不知道这民居会变成政府保护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没想到会有人希望把这改装成咖啡馆、小书店,或者特色手信店。
该区域是城区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传统居民区之一,也是《中山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提出的重点保护地带。这种传统岭南居民生活风貌,反而吸引了一些“潮人”,希望在此开店。但杨师傅对从善坊的开发有自己的看法,“交通不先搞好,人进不来,店也活不起来。”与从善坊相连的民生路亦是并不宽敞的“骑楼街”,而且现在已单向行驶。而从善坊里的小巷宽度也仅能容一辆小车通过。如果这些民房真开发成观光点或特色店,客人们多数只能是走一小段路进来。
对于老城区街道交通问题,目前市民们的想法偏向两种。一是扩,二是慢。扩即是拆掉一些没有历史或保留价值的旧房,腾出位置修马路。慢则是保持原状,老城区主要靠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
城市紧凑交通不能脱节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王德认为,城区中心分散建设是浪费。他希望中山能打造一个紧凑型的城市。“若一个城市的文化、行政、体育、商务等中心都是分离的,这样也造成了设施的浪费。这些各种类型的中心叠加在一起,才能有一个聚集的效应。”但这种将城区作为最集聚的辐射中心,快捷便利的交通是基础。
工业产品设计师陈辉珍来中山2年,已选择在中山定居,回忆起最初对中山交通的印象,他认为中山交通最大的问题是城区与镇区、镇区与镇区之间的交通硬件不配套,存在脱节。例如:京珠高速经博爱路出入口顺利接驳博爱路进入主城区,但如果再想深入镇区,并没有快速通达的道路配套,只能选择拥堵的国道和地方公路。城区与镇区之间的道路硬件不配套,将无法实现有效衔接和快捷通达。“如果一座城市比喻成一个人,交通线网的布局犹如人的骨架,中山交通的问题在于骨架未全,导致无法衔接出现脱节。”陈辉珍巧妙地运用一个比喻来说明。
委员声音:老城别大拆大建升级软件聚人气
韩延星(政协委员):精品城市的建设可以细化到衣、食、住、行等具体的问题。其中交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显得尤为重要。我市提出的从2012年构建“一环二交叉三横四纵五辅”、以快速公交为主体、层次分明、运行高效的城乡一体公共交通骨干网络,其实就是对全市公共交通骨架的布局梳理。这是实现可通达前提之后,再进一步考虑快速通达的硬件建设。另外,因为征地拆迁难,未来交通建设的成本将越来越高,这个问题在珠三角地区尤其严重。针对征地难题,交通建设要提早规划,政府提前控制道路建设用地,预留足够实施交通线网规划的土地。
然而,道路建设并不是建越多越好,要结合实际环境进行规划。例如:在老城区内,人口密集聚居、发展用地有限、道路建设征地难等因素制约了交通硬件配套不能大拆大建,我们就得从软件上做文章。软件方面的挖潜一是提高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另一个是发展公共交通。目前,我市提出了快速公交系统将实施“同站同方向免费换乘”的策略,鼓励市民出行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这项措施对市民来说是好事,但实际操作要明确谁来买单。分析目前中山的实际情况,政府或营运企业恐怕都要承担很大的成本压力,因此建议实行定额制免费换乘更具操作性。
推荐阅读:
湖北武当山麓人世天堂的建筑典范
宁德传承和保护屏南传统文化
山西大王庙
罗哲文新收门徒寄望古建发展
分页:[1] [2] [3]
编辑:菩提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