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记者从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武威市近期在工程施工中,出土两件十六国时期的石造像塔,该批文物的出土,对于研究十六国时期的佛教及文化艺术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据武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振华介绍,9月1日,在武威市西片区武威市博物馆建设工程东侧50米,距地表1米处,施工人员在开挖道路基础时发现石质文物两件,项目负责人当即打电话通知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所3名专业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经过清洗、辨认,初步鉴定两件石质文物为十六国时期石造像塔。
据介绍,石造像是指利用石块雕塑的宗教偶像,出现于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魏晋以后,在北方盛行石窟造像的影响下,小型可移动的石造像也应运而生,它包括个体石造像和造像碑。此次出土的两件石造像塔造型精美,技艺精湛。张振华告诉记者:“这两件石造像塔极为珍贵,对于研究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乃至全国佛教及文化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推荐阅读:
岳西县响肠镇方氏宗祠谱馆维修工程竣工
黄山古民居保护难解产权之困
奥地利考古发现古罗马角斗士学校遗址
西华门附近发现明代皇宫大道或西华门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