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祺州城古塔古庙](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08/2011830151139335.jpg)
据《东三省古迹遗闻续》记载,康平县东南25余公里处的小塔子村东边古庙院里,有座古塔高十三丈,古塔基座周围雕塑着罗汉像。古塔旁边地上,躺着一甬断为三截的碑碣。碑碣记载,清代咸丰八年(1858年),昌图县知府见古塔基座残坏,便命令村民集资十两黄金,大兴土木,修缮古塔。但当撰写该记载之人看到古塔时,古塔已再度残坏,以致“砖瓦零落”。
仔细观察发现,这座辽塔的佛龛、坐佛、协侍、飞天、斗拱、小壁塔等砖雕,虽经千年风雨剥蚀,却状貌神态依旧栩栩如生,刀工线条、造型依旧保存完好。尽管塔身已向东南稍微倾斜,但经过省、市、康平县多次修葺后,这座千余岁高龄古塔,依然挺拔刚劲、飒爽英姿,现已成为辽宁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庙是清代古刹
康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主席杨玉峰介绍说,经过调查,在清代咸丰年间,这座辽代砖塔前后,曾经有座“宝塔寺”,住持僧人法号“同宝”,俗姓姜,收弟子“心悟”,俗姓赵。师徒二人以辽河摆渡为生。初始,他们以小舟载送客人,生意日渐兴旺之后,师徒二人购置了一条五丈五尺长大船,能够容纳三套马车。从此,来往客商、百姓、车辆等,均可乘坐他们的大船渡辽河。
聚集钱财后,师徒二人从法库请来“空杰”和尚,于清代咸丰年间扩建庙宇。扩建后的庙宇,占地两垧,南临土道、北至沟沿、东接古城、西连村庄,共修建了四层大殿。
最南面是三间二马殿,中间为过厅,直通寺内;过厅门楣匾额楷书“宝塔寺”;左间泥塑黄马;右间泥塑红马,为关老爷坐骑;粉壁之上,彩绘《三国演义》故事。二马殿前,设两尊石狮、一对儿石制旗杆。二马殿两侧,即为寺院青砖围墙,左右各有侧门。步入寺内,迎面为影壁,两侧券门,中间神龛,神龛之上砖雕匾额“玉浪恒清”,落款为“住持僧刘源海敬立”。该影壁修建于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影壁两侧,东有钟楼、西有鼓楼。
影壁之后便是辽代砖塔。塔后为三间老爷殿,正殿修龛,供奉关老爷塑像,两侧配殿泥塑周仓、关平、雷公、电母、风婆、雨司、五王四神、土地塑像。其后是三间娘娘殿,每间均有佛龛,供奉云霄、碧霄、琼霄“三霄娘娘”坐像。最后大殿为三佛堂,供奉三世佛,两侧站立十八罗汉,粉墙壁画十八藏地狱图。三佛堂东侧观音阁,高于三佛堂,为早于“宝塔寺”的建筑。
“宝塔寺”西北角修建了群仙堂,青砖花墙独立成院,并修建了影壁。寺院东侧,修建了5间住持僧禅房,以及东西厢房各10间,供僧人、水手居住。当年,寺内有僧人等10余人、5条大船、50余垧土地。寺院除供佛念经之外,还雇人使船摆渡、耕种田地。
据介绍,“宝塔寺”历经七世住持僧人。1928年,四世住持僧人“广禅”“圆寂”后,寺庙逐渐萧条,曾归属康平县财务局管理。尽管如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庙会,“宝塔寺”依然热闹非凡。1945年,抗战胜利之后,伪满政府委派的七世住持僧“真香”溜之乎也。此后,“宝塔寺”陆续被拆毁、遭破坏。当地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沈阳解放那年,不少村民的民房,就是用庙里的青砖建造的。
推荐阅读:
沈阳锡伯族家庙
谁遗弃了伊川书院?廊间瓦砾堆积石碑曝晒
安徽阜城古建筑因资金匮乏面临保护困局
珠海宋皇裔宗祠动工按“修旧如旧”原则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