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家庙,名称为太平寺。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皇寺路太平里21号沈阳皇寺庙会所在地,实胜寺西侧一百七十米左右。
锡伯族家庙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一座一院两进式的家庙,具有独特的锡伯族风格,同时还兼容了蒙古族的建筑风格。建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由居住在盛京的锡伯族人集资白银六十两修建。初建之时只有五间青砖瓦房的正殿。锡伯族家庙建成后,一直添置庙产并不断修缮,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以后,逐渐扩建成具有正门、中殿、大殿和配殿的较为完整的家庙。直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才臻于完善,形成今日的格局。寺院坐北朝南,有前后两进院落。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八大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
作为锡伯族的家庙,太平寺不同于一般的宗教寺庙,所以建成后,一直由锡伯族人推选族内有威望的官员为会首,负责管理。道光、同治年间曾任盛京八门提督的名将色普鉴额,光绪年间曾做过保定知府的锡朗阿,都曾做过锡伯族家庙的会首。直到沈阳解放,家庙会首仍由两位名将的后人担任。
有关太平寺的创建时间,曾存在过多种说法。已故的锡伯族历史文化专家关方生前为了准确记述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的历史概况,除查阅相关史料外,还曾先后走访200余人次,并多次召开座谈会。经他研究认为,关于太平寺创建的年代,一般存在以下三种说法:一、《沈阳县志》卷十三记载:康熙三十六年建锡伯家庙;二、1951年庙产登记中记载:太平寺建在北市区站前街太平寺胡同十二号,清康熙四十年二月十五日创立;三、家庙碑文中记载:康熙四十六年,锡伯众人筹集白银六十两,置买民房五间,始建太平寺。也许这三种时间的说法,反映的是家庙初建到建成的一个过程。
太平寺虽然规模不大,却布局整齐,前殿、中殿和大殿都位于一条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殿和中殿之间,东西两侧有厢殿各三间。后殿西侧有一座关帝庙,东侧有文昌殿和龙树殿。龙树殿东边有三间禅房,是住寺喇嘛居住的地方。靠东墙有十间房,也是寺内喇嘛僧徒居住的地方。北侧有一扇小门通往实胜寺。太平寺的东西两院由一道1.5米高的花墙隔开,花墙中间有两座月亮门,使得寺庙院中有院,显得古朴典雅、肃穆静谧。
推荐阅读:
谁遗弃了伊川书院?廊间瓦砾堆积石碑曝晒
安徽阜城古建筑因资金匮乏面临保护困局
珠海宋皇裔宗祠动工按“修旧如旧”原则重修
河北武安南关街关帝庙古壁画“面世”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