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北路:小区路灯蒙上“白蚁雾”
有名的老建筑遭遇白蚁骚扰,普通的老小区,最近也在上演人蚁大战。
陕西北路617弄小区,典型的砖木结构老小区,一棵行道树的树洞成了白蚁的老巢。为了对付白蚁,人们投了敌敌畏、杀虫粉。白天用食物引诱,晚上往树洞浇开水,用处似乎都不大。
住在6号楼的方先生说,今年4月起,家里就被白蚁军团侵犯,一到晚上就乱飞,有时甚至不敢开窗,因为白蚁会成群地循着灯光从窗外飞入客厅。情况最严重时,小区门口的路灯被白蚁贴得密密麻麻的,像蒙上一层雾。
家住5号楼的周女士说,朝客厅、阳台和厕所喷了杀虫剂,一早起来,地上到处都是白蚁尸体。在客厅墙角里,没死的白蚁都塞满了缝隙,看得人浑身起鸡皮疙瘩。“受灾最严重的是5号2楼的一户人家,木地板被掏空,木质家具被蛀坏,重新装修花费了好几万元。”方先生说,最早发现白蚁是在2000年,当时有些住户木地板和墙面发现被蛀,缝隙里常钻出白蚁。随后,找工人撬开了木地板,一看,大家都惊呆了,地板下面竟然藏着一大团白蚁。小区居委会胡主任统计,遭受蚁灾的居民有十余户。
灭蚁师傅:“2008年后,白蚁多了,灭蚁人少了”
灭蚁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电话咨询了白蚁防治中心,得知个人如要清除白蚁,一个蚁穴300元起算;另外一种是按面积算,每平方米2000到3000元。”遭遇白蚁之苦的卞女士说。后来,家里再出现白蚁,她试着自己灭,喷些雷达杀虫剂,但总是治标不治本。
康定物业小区经理禹先生说,小区内部公共设施归物业方负责,但路边的行道树物业是无权处置和管理的。“小区靠着马路行道树,虫害比较常见,这要靠多个部门配合。”
谈起职业生涯初期,徐房绿化公司的张师傅说,自己一直在钻地板,“上海的老房子,在地板下会做‘龙骨’,能防潮防霉。灭白蚁就要在房子的两边墙壁各打个洞,带着橡皮管和喷头在地板下,一边匍匐一边喷药水,一个洞钻进,另一个洞钻出,有次迷路了,差点钻不出来了。”
还有一次,黑漆漆的地板下,张师傅手一摸,居然有一只死猫。为了帮居民把撬起的地板钉好,出去灭一次白蚁,背包里还要带上榔头和钉子,净重20多斤。
在他印象中,上海白蚁数量变化的拐点在2008年。“以前,外地运来的大木头在做成地板前,都要浸在黄浦江里好几年。时间长了,虫都死了。”现在,城市大了,节奏快了,生活好了,木材从外地进来,直接去厂里做成家具。几年后,潜伏的虫卵孵化长成,就有了白蚁。
最近几年,张师傅遇到高层楼房有白蚁的人家开始变多,最高的有28层。与此相对,张师傅的单位却只剩下3位灭蚁师傅。
谈起“带徒弟”,张师傅笑说,自己等不到了,“带3年,都不一定能出师,这个行当靠经验的。”
[变害为宝]:白蚁腹中物或变新能源
在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的研究人员眼里,肆虐申城多年的害虫——白蚁,或许能为今后的新能源转化提供一条新思路。
以往在人们的印象中,白蚁仿佛是一台疯狂的机器,坚固的木头在它们面前如同一块松软的面包。但研究人员说,白蚁的这种能力,简直就是一种高明的魔术。如果能通过科学研究,合理解释,木头或许能转化为一种新的生物能源。
“一块木头,被一只小小的白蚁吞下、咀嚼、消化,并作为营养加以利用,只要短短24小时。它如何消化?为啥这么快?”以这两个问题为起点,研究人员逐渐接近真相。
一般而言,白蚁是先用“嘴巴”咬碎木头,以唾液让后者变松变软,再进入到肠内消化。那些存在于肠道中的各种微生物,如细菌,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酶,从而将嚼啐并软化的木头分解。
整个过程有如一把把钥匙,打开一条条原本环环相扣的锁链。简单地说,酶就是钥匙,锁链则是木头的纤维素结构。利用这些酶,碎木屑、杂草还有旧杂志等所谓的废弃物,能被迅速分解成多糖、进一步被转化成甲烷等生物燃料,解决了以前人类用粮食作为生物燃料原料的问题。目前,这项研究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热点。
近年上海活动的,主要是家白蚁和黄胸散白蚁。现在,上海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已在上述白蚁腹中,找到了十几种新酶。下一步,是替它们找到一个合适的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酶的效应。
推荐阅读:
油滴盏
绘鹳鱼石斧纹彩陶缸
战国瓦当
七宝阿育王塔:一座名城的千年佛缘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