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毗邻江西定南的河源市龙川县细坳镇联平村松树岗(地名)的一处山头上有一块“象形文”摩崖石刻。
自它在新中国成立之年被当地村民发现后,已逾60余年,摩崖石刻的“象形文字”目前仍无人能破解。
50余文字排列如菱形
记者昨日在细坳镇联平村松树岗的山头上看到,该摩崖石刻在一块高约2米、宽约1.5米的火成岩上,大约刻有50余个文字,文字排列如菱形,并附有类似三角形小旗和斧形旗的笔画。
字体笔画简单流畅,字形分三组,每组分别用箭杆和圆圈等样式构成,字形有密有疏,有繁有简,刻痕深浅不一。
据河源市文广新局局长蒋武生介绍,细坳镇联平村的“象形文”摩崖石刻已于1986年被列为龙川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该摩崖石刻有可能是远古时期岭南土著的文字,自1949年10月前后被当地村民发现以来,至今60多年仍无人能解开其象形字之谜。
蒋武生近日实地查看后认为,这个神秘的摩崖石刻应该位于一条连通龙川和江西定南的古驿道上,估计石刻的由来与这条古驿道有某种联系。
石刻图文已模糊不清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和风雨侵蚀,现在的石刻图文大多已模糊不清,且有一角缺损,为后人破解其奥秘增加了难度。
据河源市旅游局副局长、当地村民李德标回忆,石刻藏身在偏僻的山道中,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年,这条荒废的小道才重新有人来往,石刻才得以面世,并被当地人称为“天书”。
推荐阅读:
河北中山国古城遗址战国墓群出土文物122件
江西云居山赵州关遗址有误?(图)
阿盟史前考古有重大发现
南京“千年地宫”月底前来“揭密”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