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河北新发现中山古国墓群 并非平民墓
来源:河北青年报  日期:2011-7-1

张杨村墓群出土的铜镜


    鎏金器让墓主人身份“变高贵”

    “目前,张杨村墓群已发现的随葬品有近70件。按质地分,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琉璃器6种;按用途分,有壶、鼎、碗等大型陶制装饰物,还有带钩、削、镜、玉环、剑等。”刘连强举起7号墓出土的鎏金兽面形带钩给记者看,斑驳的带钩显现着耀眼的金色,上面的兽面雕纹依然栩栩如生。

    “通过这段时间的考古发现,说这些墓是平民墓,恐怕界定不太准确。这件还未完全出土的东西能够为张杨村墓群‘正名’。”刘连强指向10号墓说。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在10号墓棺中央,一片儿铜绿色在灰黑的棺椁中十分显眼。

    “根据我们推断,这是一柄长剑,剑柄是青铜质地,剑鞘是木头的。发掘到铜剑,是此次张杨村墓群探秘第一例。”刘连强说,在古代,尤其是兵荒马乱的战国时期,陪葬剑显示出墓主人身份的不一般。

考古人员仔细清理刚出土的文物


    各墓随葬品中发现大量“毁器”

    “你看,全部都是碎的。”刘连强指着各墓穴棺内棺外还没来得及处理的残件说,“人们现在看到的完整随葬品,都是经黏贴等修补过的。”

    “起初,我们还以为这是个意外,没想到几乎每个墓的随葬品都是这个状态。”刘连强略带惋惜地说,后来,我们才察觉到,这是一种特殊的葬俗——‘毁器’。”

    “毁器现象在中国考古界十分罕见,在河北更是如此。”刘连强说,“毁器”下葬在考古学家的猜测中大致有两种目的:一是古人下葬讲究风水,损毁下葬器物为辟邪;二是民间有“人在活着的时候用完整的东西,死后就要用破碎的东西”的说法,用整、碎来印证人的生、死迹象。

    据了解,“毁器”现象主要发生在新石器时代至辽金时期,是一种“非主流”葬俗。“毁器”下葬,是中山古墓群挖掘的一大亮点。

推荐阅读:

江阴一工地发现明代古墓 施工地自行挖宝遭捕

长治市现存162座木结构古建筑

陕西蒲城投资167万修缮南庙

曲阳北岳庙:内涵丰厚的文化艺术殿堂

分页:[1] [2] [3]

编辑:张晓艳
名称卡纳克神庙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四川大庙飞来殿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12大旅游胜地 似人间仙境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西藏神山圣湖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天津八仙山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最适合冬天约会的旅游地

类别自然山水园
 ·拉萨大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海口:五公祠元宵节免费开放 ..
 ·福州千年古建筑法海寺发生火..
 ·浙江慈溪新增6处省级文保单位..
 ·浙江湖州市:27处文保单位入..
 ·北京:为杜绝烟花引火灾 文物..
 ·日本熊本城50年修复一小半
 ·南昌23个文物冲刺“国保”9个..
 ·合肥投资700万修葺卫立煌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