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新疆阿斯塔那出土彩绘泥塑文物修复保护”工作正式启动,为探讨更多新疆干旱地区生土彩绘泥塑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应用,科学规范地完成修复保护项目的实施,推动干旱地区文物保护工作在全国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自治区博物馆8日召开该项目的方案论证会。来自北京、敦煌和自治区等地的专家对该项目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论证。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新疆的考古工作者相继在被誉为新疆的地下博物馆吐鲁番阿斯塔那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汉文官私文书、大量丝、棉、麻织物、陶、木器、钱币、雕塑以及绢画等文物。
在出土的数千件文物中有相当数量的雕塑作品,这批晋至唐代雕塑文物的出土,是研究新疆历史乃至丝绸之路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中国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的珍贵史料。出土的彩绘泥塑文物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无论在新疆还是在国内都是少见的,为研究新疆和中国的雕塑史及葬俗史、社会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历史资料。同时,对于研究当时新疆与内地文化方面的交往与发展,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推荐阅读:
西安发现一处唐古墓群
省市文物保护与考古基地落户
一气之下放了一把火 险些波及文物保护单位
唐山大学生赴考古挖掘现场感受文化遗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