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9日上午,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文物局、济宁市文物局和汶上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公众考古活动正式开始,组织当地学生和群众到南旺枢纽遗址考古现场参观,普及考古学和遗产保护知识。这是在汶上县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开展的第二次公众考古活动,可谓“再续前缘”。
南旺枢纽遗址是大运河全线工程技术含量最高的点,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的历史智慧和传统治水理念,是大运河遗产科学价值、历史价值、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2008年3月至10月,为了加强对南旺枢纽遗址的研究,推动南旺枢纽工程保护工作,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大运河整体“申遗”工作做准备,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成联合考古队,邀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水利水电研究院水利史所、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对南旺枢纽工程和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遗址进行系统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工作。2008年5月7日至13日,考古队在考古发掘现场举办了“汶上南旺大运河保护暨公众考古学实践”活动,将考古发掘工地有组织地向当地群众敞开大门。考古工地这种有组织、有秩序的开放姿态,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其热烈程度让人惊讶和感动。有不少人把家里留下的腰铁、琉璃瓦等文物交给工作人员,并强烈表达希望政府能把龙王庙和大运河保护好的愿望。
2011年,大运河“申遗”工作进入关键期,为了进一步研究南旺枢纽工程,配合南旺枢纽遗址保护规划、本体保护方案和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工作,为大运河整体“申遗”提供支撑,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南旺枢纽遗址和分水龙王庙建筑群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确定了南岸大堤、石驳岸、海漫石与北岸砖石大堤的位置、走向与结构,清理了邢通斗门、木桩挡板痕迹与埽工痕迹,对引汶入运分水口设施进行了清理,让我们对南旺分水枢纽工程的航运、引水、分水、蓄水的功能与设施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确了利用戴村坝截引小汶河水、用分水口与石驳岸形状与结构相结合对来水实现顶冲、分水、南北分流的水工技术成就。对龙王庙古建筑群、特别是最西侧的白大王庙等建筑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清理发掘,通过对每组建筑期别的划分,对不同时代的建筑布局、结构及其性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在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旺考古队的支持协助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文物局、济宁市文物局和汶上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11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公众考古活动,接续2008年的成功实践,让公众能够再次走进考古发掘工地。此次活动包括四个环节:参观宣传展板并“与文物亲密接触”,参观河道发掘点、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和大运河科技馆,公众将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有组织、有秩序地参加每一个环节。
在发掘工地西侧的广场放置了18块宣传展板,分为“考古:重塑历史的科学”、“世界遗产:人类共同的财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让大遗址如公园般美丽”和“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四个主题,分别向公众普及考古学、世界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概念和内容,介绍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的保护工作。此外,2008年第一次南旺枢纽遗址公众考古活动进行时,为了解公众对于活动的意见和需求,对参加活动的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很多学生提出希望能够在现场看一看、摸一摸发掘出土的文物。此次活动特别设置了“与文物亲密接触”的环节,将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在现场展示,让公众能够近距离观赏、亲手触摸这些历史遗存,了解考古、感受历史。河道中的参观节点包括考古发掘出土的运河南大堤、邢通斗门、运河北侧砖石岸、石砌台阶码头、分水口以及石驳岸等重要遗迹点,每个节点都设置相应的讲解说明牌。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遗址整体铺设木栈道,关键部位则使用玻璃,既满足保护遗址的需要,也能够让公众清晰看到建筑基址,现场主要建筑和遗迹都设置有说明展板,参加活动的群众将在讲解员引导下按照设计好的参观路线依次近距离参观。最后,讲解员会引导群众参观大运河科技馆,通过观看馆内陈列的4D大运河沙盘模型,直观地、全面地了解南旺枢纽工程的布局结构、运行原理及其管理。
此次活动是2008年第一次南旺枢纽遗址公众考古活动的延续和发展,活动从9号开始启动,将持续组织汶上县的各个学校、机关单位、厂矿企业等到南旺枢纽遗址考古现场参观。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除了美好舒适的物质生活,“美好生活”也包括美好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此次南旺枢纽遗址公众考古活动也旨在搭建一个文化平台,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汶上县欢迎所有对大运河南旺枢纽遗址有兴趣的人到南旺来参加活动,敞开南旺枢纽考古发掘现场大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和南旺枢纽工程的突出价值,促进考古学自身的科普,并通过重点宣传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世界遗产等文化遗产保护概念,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动员,共同承担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促进南旺枢纽遗址的保护和大运河“申遗”工作的开展。
推荐阅读:
国家文物局重申:可挖可不挖的遗址 不挖!
160件圆明园珍贵文物亮相广西南宁
江苏书画鉴定委员会专家质疑曹操墓出土印章
共产党宣言:当年的禁书成了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