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北寺塔又名苏州报恩寺塔,位于苏州平门内。其所在地北寺(后称报恩寺),最初为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1)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在进门入口处的北塔胜迹牌坊正面便有知恩报恩四个大字。厚重的石牌坊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孝子孙权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孙权的母亲即吴国太,大家对她应该很熟悉,因为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的精彩故事。
苏州是孙吴早期的政治中心。孙权还在今盘门内建造过普济禅寺。今殿宇俱废,尚存一北宋瑞光塔,见证了当时该地亦为佛法兴盛之地。佛教于东汉时传入中国,江苏第一次大量修建寺庙则是在东晋南朝时期,苏州三国时期所建的报恩寺和普济禅寺是属于较早的了。后来随者孙权领土的不断扩大,偏居东南的苏州对于江淮一带的军事行动难以作出快速反应,已不再适合作为孙吴的政治中心。于是孙权开始了西迁,从苏州(吴郡)到镇江的铁瓮城,然后到南京的石头城、再到湖北鄂州的吴王城。最终定鼎南京,揭开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序幕。
现在的北寺塔是经过金兵南下破坏之后于南宋绍兴年间重建的。她以独一无二的高度,脱颖于姑苏诸多宝塔之中,与虎丘塔双双成为苏州的象征。苏州是全国保存宋代古塔最多的城市,仅市区就有5座宋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宋以前的宝塔则少有存世,这是因为宋代的造塔技术相比之前代有很大的提高。于是一大批宝塔经历了千年的雨打风吹,奇迹般地保存到了现代。
走进孙权所建的报恩寺,迎面而来的是一尊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而他身后站的则是韦驼菩萨。几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是这样的格局,所不同的是其它寺庙的弥勒佛和韦驼菩萨都是供奉在天王殿里的,两边还有四大天王。但在这里他们却是在露天的。我不知道原来的格局就是如此,还是寺庙曾破坏后由于空间小而没有重修天王殿。只是这样一来两位佛家就要面对日晒雨淋了。但他们既是佛陀,想必也不会和凡人一样的吧,说不定他们没了天王殿的桎梏活得更加自由飘逸了呢?
穿过“天王殿”之后我便直奔主题,开始登塔了。向上仰望只见宝塔九级八面,高不可测。一般古塔都是七级浮屠,而北寺塔为九级,听到旁边的导游说这是象征着孙权作为帝王的九五之尊。但我想这可能是附会之说,因为原来该塔曾是十一层的。
跨上石级,进入塔内,开始和古塔近距离接触了。踏着木结构的楼梯一步步地向高处迈进,登上了一层又一层。也没刻意去数,自己都不知道在第几层了。古塔内部出奇的大,虽然早知这是苏州最大的佛塔。但是登临之后尤觉壮观,因为一般的塔的内部都是很窄和紧凑的。想当年和同学登金山慈寿塔,我同学走在前面,撞了三次头。但北塔中是很宽敞的,你几乎不用担心头会撞到塔内的建筑物。虽然她是一座塔,宽敞程度却已接近了高大的阁楼。正在感叹中,忽听前面一位游人说上面就是最高层了。于是顾不得汗流浃背,进行最后的攀登。
登上塔顶,整个苏城尽收眼底。大体上保存了老城的风貌,与其它城市市中心大造高楼而言,苏州实属难得。塔附近的建筑物是不能超过该塔三层的,以防破坏古塔的风水和古城的天际线。北寺塔高75米,三层大约为25米,和现在的古城区限高24米,大致相同。
北寺塔著名的古迹除了宝塔之外还有建于明代的楠木观音殿,为重檐歇山顶,气势雄伟。枋柱间数十幅彩绘画工精细、风格独特、连绵成片。气势超过了忠王府内的天平天国壁画,堪称震撼。院内还有张士诚记功碑,为沈万三所立。可见当时做生意和现在一样,想要做大,都要和官府搞好关系。塔院北侧的山水园则山石突灵、池水回流、亭台曲径、别有情趣。
北塔报恩寺虽然没有其它寺庙一般宏大。但里面国保、省保单位处处,又有后园静幽的亭台曲径,人文底蕴着实丰厚。
推荐阅读:
相亲时不可不知的风水小常识
李应升与《茶亭后阁记》
大明山自然山水
曲体龙文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