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的工厂、旅游景点、商贸服务等生产设施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3年灾后重建,成都不仅实现了生产设施恢复重建,还实现了提档升级。2011年4月,成都商报记者走访其中一些点位,看到的既有这座城市重生的速度,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有力的发展脉搏。
走进灾区的生产设施重建工程,我们有理由相信,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供强大的动力。
二王庙古建筑群
160根抗滑桩滑坡体上撑起二王庙
“正在推进二王庙水电消防配套工程。4月下旬,二王庙将会以一个新的面貌,首次整体对游客开放。”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樊拓宇说。5·12地震中,二王庙饱受重创。地震致使二王庙所处的山体局部向岷江一侧下滑,位于滑坡带上的总建筑面积达6103.30平方米的二王庙古建筑群全部受损。2011年4月2日,成都商报记者看到的二王庙已恢复了地震前的面貌,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西山门、戏楼、乐楼、铁龙殿,一处处景点秀美依旧。
樊拓宇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二王庙维修保护工程投资1.05亿元,是灾后文物重建的1号工程。二王庙建筑群位于滑坡带上,维修保护的难度很大。“虽然滑坡体是花岗岩地带,但是这种花岗岩是砂石结构,非常疏松,容易形成地质灾害。”他说,为使滑坡体形成一个整体,施工队首先沿江边打了一排直径1米,打入深度为16~23米的抗滑桩,像“钉子”一样把滑坡体牢牢地“钉”在玉垒山上。整个山体一共打入了160根抗滑桩。
“二王庙的修复,最难的地方在于要让它修复后仍然是‘旧’的。”河北木石古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工程师刘东光说,为做到“修旧如旧”,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材料。二王庙修复中,用了70%的原构件,刘东光指着二王庙的门匾说,它曾在地震中纵向断裂成两半,经修复后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灾后重建中,二王庙古建筑群维修工程获得了“全国优秀文物保护工程特别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国家传统建筑文化保护示范工程”等奖项。
推荐阅读:
长沙中心城区发现大量古井 桂阳发现汉末至两晋墓葬群
南票区香炉山发现咱东北的“第一幅画”
济南县西巷武岳庙考古有新发现 出土明代甬道
中国佛教十大名山:文殊道场五台山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