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建水,旧称临安。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经是滇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称。据明万历年间成书的《滇略》记载;“临安之繁华富庶甲于滇中”。民谚中有“金临安、银大理”的说法。
建水古城为唐南诏时期(公元810年前后)所筑。建水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建于元代的有建水文庙,明代的有建水东城门朝阳楼,有建于清代的双龙桥,均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燃灯寺、东林寺、玉皇阁等,有大型民居建筑群朱家花园、张家花园。
位于建水城文庙北街的建水文庙,建于元泰安二年(公元1325年)。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文庙。占地114亩。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称宫殿式,仿曲阜孔庙的建筑风格建造。主要建筑有相对称的一正殿二庑二堂二阁三祠八坊。保存完好,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庄严肃穆。文庙正殿“先师庙”,殿前悬挂“先师庙”三个鎏金大字,笔力遒劲雄浑。正殿由二十八根大石柱支撑,柱高五米多,用整块青石凿磨而成,每根石柱重约万斤。其中撑持在左右屋檐的两根“石龙抱柱”,精工雕镂成龙腾祥云状。大殿二十二扇木屏门上,镂刻出近百飞禽走兽,工艺精巧,栩栩如生,为屏门珍品。殿壁的石碑上,有“扁鹊图”、“围猎图”、“歌舞图”、“杂技图”等等。殿前有高大的铜香炉一座,炉上铸有无数条大小游龙,腾云飞跃。庭中古柏后有一对石象,背上驮着五尺高的青铜花瓶。文庙共有六进院宅,纵深六百二十五米。进入高达九米的“太和元气”坊,有一潭碧波,是占地四十多亩的“泮池”。椭圆形的池中有一半岛,岛上有“思乐亭”倒映湖中,过去曾是建水十景之一的“学海文澜”。向前,到“洙泗渊源”坊,墙边有明清时代的雕刻二十余块,是研究滇南史的宝贵资料。文庙西有参天古木,仔细辨认,是两株树共生,一株是柏树,一株是榕树,榕树主干紧紧缠抱柏树,竟连理同根、合而为一了。相传此树为元代种植。
据说,几百年来,大殿内始终不见蚊虫飞鸣、蜘蛛结网,实为古建筑学上的珍闻。殿前大院有两亩地,径流面积约四亩,四周没有排水通道,但奇怪的是每逢雨天,不论大雨小雨,总是雨停院干,不见积水,也可称“文庙奇观”了。
建水东门朝阳楼,是云南省规模宏伟、保存完好的古城楼之一。建于明洪武22年(公元1389年)。楼上有“雄镇东南”四个大字。城楼三层,巍峨挺拔,气势雄伟。据《建水县志》载:朝阳楼“高百余尺,势凌霄汉。每当旭日东升,晨光远映,望之如黄鹤、岳阳,登其上俯瞰城市,烟火万家,风光无际”。
推荐阅读:
济南古建筑武岳庙被拆 考古人员力保8年(图)
山西:古太原县城——“凤凰”展翅欲新生(图)
考古发现世传“荆轲墓”实为罕见的高等级汉代大墓
英国发现古罗马军团2000年前大屠杀遗址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