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康:六代居住老宅说拆就拆起争议
来源:杭州网 日期:2011-3-3
西街是永康“活着的历史书”
很多永康人把西街比喻成“活着的历史书”,“以前西街车马声喧、市面热闹、街景繁荣,到这里来走一走,就能找到永康千年的历史。”90多岁的徐可炎说,他家已经被拆迁,现住在城北一小区。
解放前,这条长约不足500米的古街是永康去金华的必经之路,从始于隋朝的贡院到70年前的抗日战争,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历史的印迹。
鼎盛时期有大小祠堂15座,徐姓最多,其中大祠堂是为明崇祯乡试副榜的徐学颜而建的。它占地5000平方米,门前原有300多平方米的广场。
修葺过的烈妇祠是为清初西街秀才徐明英之妻、永康美貌才女兼烈女吴绛雪而建的,以表彰她为保全永邑乡民而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这处建筑现在是永康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街曾是永康的文化教育中心,先后有过“四学校一贡院”,古代历朝,这里是全县童生会试的试院,现“西街一弄”原名叫“试院巷”。大门口外原有一座石牌坊——急公好义坊,是为纪念咸丰同治年间独资重建毁于战火的试院的教育家、藏书家胡凤丹而建的。
急公好义坊以前是考棚,供考生候考休息的地方。进门后两厢是考场,院内花木葱茏、金桂飘香。试院北区有一平地,武生盘马弯弓、运斤举石考校武艺的校场。
西街还是一条闪烁着红色文化光芒的古街。1939年,周恩来以国民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身份到过徐大宗祠,与临时设在永康的浙江省政府主要负责人员会见,商讨抗战事宜,至今这里还立有周恩来的塑像。
推荐阅读:
荣毅仁北京故居“搬到”无锡
昆明:万寿楼被人为隐匿
世界十大地质奇观
清光绪胭脂水青花八仙碗 分页:[1] [2] [3] [4]
编辑:谢玉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