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小板桥,有一座万寿楼,南邻古刹向旭庵,西有宝象河和滇池。清道光年间,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登上万寿楼后,写下了一生中最长的一首诗《天不见》。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被林则徐称为“天不见”的地方,却既无历史记载,又无初建时的碑文可查。解放前,无论是官方还是当地群众,对外都闭口不谈万寿楼。难道真如民间所传,要为曾居住在这里的神秘人物保密?
如今登临万寿楼仍能感受到它的恢弘气势
疑点一:林则徐登楼赋诗不声张
1849年元宵节后的第二天,时任云贵总督的林则徐来到昆明小板桥,登上万寿楼,极目四望,向西是烟波浩渺的五百里滇池,宝象河在这里弯成“几”字,缓缓注入滇池,远有如水墨画般绵延不绝的山脉,近有争奇斗艳的茶花,林则徐便即兴写下了人生中唯一的长诗:“花光遥扑碧鸡关,忽换燕支塞外山;鹤顶投林翻觉淡,鹃声啼血柱留斑……”
可惜来此之后第二年,林则徐就因病去世,除了诱人的景色之外,林则徐还发现了什么便无从知晓。林则徐写诗后,对外再没提过这个地方,而他写的诗,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在黑龙潭发现一部分碑刻诗句。“文人墨客来这里的不多,如果来了必会赞美万寿楼。”对于万寿楼的美景,在小板桥工商分局工作的杨航橙信心十足。
大厅前的狮子
在中国,以“万寿”命名的古建筑有很多,如北京的万寿园、苏州的万寿宫等,多为封建王朝纪念皇帝寿辰而建。奇怪的是,其他地方以“万寿”命名的古建筑都有详细的碑刻记载,且在地方上有很高的知名度。“然而昆明的万寿楼,不仅知名度不高,而且初建时的碑文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小板桥有许多石刻碑文,为何只有这一处的碑文不见了?”
疑点二:最高建筑不入地方志
昆明万寿楼位于小板桥街场东侧最高处,远远便能看到两层砖木结构的古建筑,虽然历经几百年风雨,却气势依旧。如今,在楼的西侧,滇池早已退后了几十公里,据说,这里有云南最大的街场,每到周日,赶街的人连绵几公里。官渡区博物馆馆长保文凤介绍,此楼能了解到的最早历史为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这是重建年代,而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万寿楼2003年被列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的万寿楼已不完整,楼下层的原有雷神及二十八星宿、雕花窗户等大多已不存在。”
推荐阅读:
世界十大地质奇观
清光绪胭脂水青花八仙碗
重庆古墓出土800年前腰细貌美“睡美人”
重庆沙区西永镇挖出宋代古墓(图)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