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屋飞檐
石塘村全景
青砖灰瓦的大片古宅民居保留完好
村人酿造堆花酒
记者昨日从仁化县政府获悉,迄今已有640多年历史、韶关市仅有的国家级“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石塘古村成功举行了生态旅游开发项目合同书签字仪式。该项目由顺德一家投资公司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2.5亿元,用于开发、保护、建设石塘古村生态旅游。据悉,项目将分三期投资建设,其中首期投资4000万元,用于对石塘三角街及石塘古村其他部分进行修缮,重点打造石塘古村生态文化之旅。
小小的古村,为何引来珠三角客商的青睐,不惜斥重金投资,近日,记者走进这个具有“粤北第一村”、“千家庄”美誉的神秘古村。
奇特建筑融四派风格
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西北20公里处,有一处美丽的小盆地。周边山峦青黛,中间一抹平畴,田园辽阔,溪流蜿蜒,村庄星布。石塘村便位于这块富绕盆地的中心。
村中共拥有古建筑133座,保存完好的有106座,大多建于明清时期。最与众不同的是,村中古老建筑处处展现出浓郁的客家风情与深刻的徽派印记、福建建筑风格、西洋色彩并存的“四派融合”建筑特色。
从双峰寨的西北炮楼顶居高临下看石塘村,只见墙檐连亘,屋盖连云。42000多平方米的青砖青瓦、古宅民居,占地3.8公顷,共同营造出一派恢弘气势。村中建筑中的代表作则是始建于1895年的双峰寨。这是广东省现存最大的碉堡式建筑之一,已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巨大的城堡建造历时16年,花费白银3万两。
在这个小村庄内,还有一座古老影院,足可见当年村庄的繁荣与村的富裕程度。
历史演义:“千家庄”被喻“祝家庄”
村人们骄傲地说,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福建上杭人李可求携家众从江西来仁化潼阳,在西南这一洼盆地垦地谋生、安家落户。他们在平阳之处挖泥制作土砖、砌建房屋,每开挖一处土砖泥坑,发现下面都是青石底板。土砖房建好后,泥坑积水成为池塘,每处房舍旁边于是都有“石底塘”,成为该村的一大特色,村名也就顺口称作石塘村了。
到了明末清初,石塘村已发展成为粤湘赣三省交界处有名的千家村,拥有数千人口。
直到现在,该村还保留有明、清及民国时期的传统古建筑面积达42288平方米,是韶关市境内历史悠久、古建筑群落规模最大、保留最为完好的古村落。
这些纵横交错、穿插联通的街巷犹如迷宫一般。外人到此,不辨东西南北,怎么也走不出去。因此一般匪盗视这里为畏途,称千家村是水浒传中的“祝家庄”。
好水酿美酒“堆花”最有名
石塘村优良独特的泉井水源、土法秘制的酒饼、300多年的传统酿酒习惯和独到的酿制工艺,使这里的米酒清香纯正、口味甘醇。尤以将酒从壶中斟入酒杯时,杯中酒泡泛溢、堆积如花,被古时酿酒行业尊崇为“堆花酒”闻名遐迩。最鼎盛时期,全村有300多家酒坊,酿酒业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之一。
古村原生态发展旅游业
洪家贵说:“我们现在清楚认识到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的重要性,决定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主线,推动古村落保护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打造品牌,挖掘亮点,发展富有特色的生态旅游产业。”
四派解读
徽派
石塘镇镇委书记洪家贵告诉记者,村中房宅建筑,多数有青砖马头墙。这种高出房檐屋脊、翘角峥嵘的封火山墙,是徽派建筑的明显特色。
闽派
房内梁架藻井的结构形式,则带有浓郁的福建风采。
客家
一些夯土泥砖房屋,又具客家地方建筑的风格。
西洋
村里的一些在戊戌变法期间建造的古屋,甚至还保留了明显西洋风格的圆形门楼。
推荐阅读:
范罗山原英驻芜领事署旧址修缮工程开工
大同华严巨刹重现皇家祖庙辉煌
故宫设监测中心承诺“完整保护”
聊城水上古城华容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