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楼门口搭起了猪圈,由于污水长期渗入地下,导致楼基下沉,墙体倾斜
后记是历史谜团,还是人为谜云?
土楼研究者胡大新说,在土楼旅游中“合作是相对的,竞争是绝对的”。搞旅游开发,由于拥有相似或同质的旅游资源,永定、南靖之间难免存在竞争。但时下的某些旅游宣传中,编造故事、歪曲事实、误导游客等行为正在将土楼旅游引入恶性竞争行列。
按照目前比较认可的说法,福建土楼充其量也就3000余座。而面对经济利益,在宣传中各县土楼数量纷纷飙升,甚至一个县就宣称自己有2.3万座,试问:土楼乃珍贵的世界遗产,如果不加甄别地将所有夯土建筑归入其中,其珍贵性又何在?实际上,各地刚刚申遗的时候,提交的数据还算比较客观,只是随着旅游的推进,宣传越来越脱离实际。
除了数量造势,还有“年龄”拔高,似乎土楼越老越好。在某县,先是称某土楼为“600岁高龄”,后又将一处残垣断壁的土楼遗址定为“宋代土楼”,更有甚者,一座方楼遗址被尊为“千岁爷”。据一位曾在土楼地区打过游击的老革命者回忆,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两地土楼并没有现在多。现有不少土楼是解放前到“文革”时期修起来的。很多宣称“古老”的土楼,其实“年龄”并不大。以捏造历史的手段吸引眼球,注定经不起时间的推敲,而那些被扣上“高龄”帽子的土楼如果有知,也会因此而蒙羞。
概念误区
福建土楼虽已列入世遗名录,但其概念仍较为混乱。不仅各地理解不同,学术界的解读不统一,媒体报道也多流于片面,普通老百姓更常常被歪曲的宣传所迷惑。在即将出版的新著中,黄汉民对福建土楼给出如下新定义:“特指分布在福建闽西和闽南地区,具有突出防卫性能、采用夯土墙和木结构共同承重,居住空间沿外围线性布置,适应大家族平等聚居的巨型楼房住宅。”
据专家介绍,目前福建土楼的界定仍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一:把有夯土墙建造的建筑都叫土楼。土楼有其特殊建筑形制,需达一定规模,不能将大量的小型夯土楼房归入其中。
误区二:将客家土楼等同于福建土楼。客家土楼只是福建土楼的一种类型,但发现较早,知名度也较高,实际上闽南土楼也很有特色,甚至在某些方面更加成熟完备。
误区三:福建土楼被认为是客家人的专利。当闽南土楼这种非客家人所居住的土楼被发现后,部分人出于狭隘心态,不惜抬高自己贬低别人,误导了大众。此事在申遗之时即有争议,虽最后统一为“福建土楼”,但至今仍各自为营,尚未实现统一布局和规划。
推荐阅读:
罗店三百年老石桥被垃圾“淹没”
新沂古镇窑湾再现昔日繁华
南通天宁寺
黟县:画里乡村梦里古镇
分页:[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