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德桥无人养护,桥上杂草丛生,周围堆满废弃物
罗店老街附近有座桥,名叫丰德桥,修建于清康熙年间,已逾300年历史。30年前,桥下河道被填埋,变成一条水泥马路,成为旱桥。如今,这座旱桥遗落在乡村楼房之间,与杂物相伴。有知情者认为,毗邻的罗店老街正在进行改造,旱桥理应得到妥善保护。对此,罗店老街开发公司负责人周青解释称,将不定期地前去维护,不过,因目前资金紧张,此桥如何保护开发尚无方案。
300年石桥藏身小弄堂
丰德桥“藏”得非常深,如果不经当地人指点,外人很难找到其位置。
记者沿亭前街往东走,经人指点,拐入路南侧一个小弄堂。弄堂南北走向,1米多宽。走在弄堂内,恍如进入某个古镇,弄堂两边不时出现一座老式建筑,或是白墙黑瓦家院,或是几乎发黑的木制房屋。偶尔还看到装修一新的新式私家住房。弄堂内,古代与现代交相辉映。
窄窄的弄堂在此叫“布长街”。当地老人称,此名与弄堂形状有关,因弄堂又长又窄,像一条长长的布缎,大家习惯称之为布长街,并传至今日。丰德桥就坐落在布长街上。沿布长街走过百米,就到了尽头,有一石桥,即是丰德桥。桥全部由石头砌成,石拱状,南北两边各有台阶24个,北端还有小台阶衔接马路。桥顶端栏杆上有四个石狮子,栩栩如生。桥总长约20米,桥洞长约10米,宽约5米。桥两侧的石头间长满了青苔,桥洞下缝隙内不时有水渗出。
石桥两侧的石头上刻着繁体的汉字“丰德桥”,并有“康熙”等字样。据史料记载,此桥原系一座木桥,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改建为石拱桥。该桥系众人捐资修建,故以“丰功伟德”之意取名丰德桥,又因桥的两堍居民大多姓张,所以又称张家桥。
如此算来,此桥已有300多年历史。桥南端竖着一块铭牌,上面称1992年此桥被宝山区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石桥被各种杂物包围
与其他桥梁所不同的是,桥下不是川流不息的河水,而是一条东西向的水泥马路。正因为此,大家称之为旱桥。马路两侧都是私家宅院,根据门牌显示,此处名叫“韩家湾”。
丰德桥被韩家湾的私家居民楼所包围。两者安静相伴。不过,在外人看来,有石桥却无流水,显得别有趣味,但在周围居民眼里,石桥并无别样之处,大家平时从桥下的水泥马路经过,很少上桥。石桥渐渐成为一个建筑,不再有其他桥梁那样的实用价值。
记者抵达现场时,太阳正盛,正是晾晒衣服等物件的好时候。记者看到,桥东侧栏杆上放着十几只鞋子,桥顶端上方有一条电缆线,也正挂着几件衣服。在南侧的台阶上,放着三簸箕的玉米。石桥台阶上,还放着一个支架,不过,当时支架上并没有物件。桥下更是杂乱,俨然成了垃圾场。桥洞边堆起黑瓦,旁边放置着六个垃圾桶。一阵风吹来,散发出阵阵恶臭。而在桥南端,居民家正在建造楼房,各种建筑杂物放在桥边。
居民建议保护性开发
据老人介绍,丰德桥下的河道变马路还是最近的事。“原来的河很宽,当时建造这些房屋的地方,都是河道。”老人回忆说,30年前,河道被填埋,渐渐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在居民眼中,这座几百年历史的石桥如此孤零零地放在居民中间,有些浪费,他们认为,如果有可能,可以得到保护性开发,毕竟,旱桥还是很有看头的。“这座桥以前是全镇古桥中最好的一座,现在沦落到垃圾满地,几无可用的地步,如果不加维护,难保这座桥有什么好的结局。”一位居民说,周围村民对这座桥很有感情,希望让石桥发挥作用。
据了解,居民有此建议的原因是,咫尺之远的罗店老街正在开发建设成旅游商贸点,作为“邻居”,石桥附近也有多处古民宅,适宜开发利用。
开发公司:将予以维护
罗店坐落在宝山嘉定等区域之间,古时曾是商贾交汇之地,比较繁华,直到如今,此处仍是人气较旺的地方。罗店老街两侧古建筑林立,是古时商贩交易场所。
据了解,2005年,宝山区政府意欲着力打造罗店老街,各个景点中,就包括丰德桥所在的区域。2008年罗店镇还成立了罗店老街开发公司。但直到如今,罗店开发进展并不尽如人意。
对此,罗店老街开发公司负责人周青表示无奈,他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资金短缺。据其介绍,罗店老街开发先从亭前西街开始,那一带老建筑较多,易于开发成景点,这也是政府开发建设的初衷所在,但在实际操作中,才发现困难重重,尤其是受制于资金状况。周青介绍,此前,曾有国外投资机构前来洽谈,但最后仍不了了之。周青介绍,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老街的改造已很吃力,而改造开发距离老街有些距离的丰德桥更要延期,而且如何保护开发也无方案。
不过,相关部门已非常重视此桥,据介绍,前几年曾进行过修葺。周青还表示,将加强丰德桥的保护和管理。
推荐阅读:
新沂古镇窑湾再现昔日繁华
南通天宁寺
黟县:画里乡村梦里古镇
岭南民间建筑之沙河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