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桥当地流传一句俗话:“小小昌化县,大大河桥镇。”其实当时的繁华之地就在现在的河桥村。今年河桥村借着“风情小镇”建设的契机,申报了精品村,通过半年来如火如荼的建设,一个既古老又全新的河桥村呼之欲出。
记者到河桥采访时,虽然阴雨绵绵,但在老街的建设工地上,工人们还在加紧整修写有“唐昌首镇”四个字的门楼,门楼前的广场区块刚刚完成青石板的铺设工作,广场初具雏形。
“按照规划设计,这个广场区块的地面全部由青石板铺成。”村党支部书记汪永兴告诉记者,这些门板大小的青石板都是从宁波装运过来的,有些是从古建筑上拆下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
穿过在建的门楼就可以看见老街了。老街为上街和下街两段,从东到西,足足有两公里长。街面铺的麻栗石条,宽5米。老宅子沿街一路布阵,两层楼居多,三层的也有,楼下石墙木门,楼上木制阁楼。
“2000年,河桥古镇被批准为省级文保单位,在老街上目前还尚幸存着100多幢古老建筑物。”汪永兴指着一幢老宅子告诉记者,保留下来的老宅子,一门有三进,前厅为客厅,中堂为起居室,楼上是房间,后堂为厨房,颇有大户人家的风貌。“在这次建设中,我们投入了100多万对这些老宅子进行了修缮和维护,目前已经完成32幢房子的立面改造。”修缮后的老宅子看上去依旧是白壁灰瓦马头墙,砖木结构,鳞次栉比,庄重安详。
据汪永兴介绍,到目前为止,部分新建建筑已经完成外立面粉刷和内部装修,入口处复古门楼主体工程的建造、水运码头、风雨长廊、望江亭和码头停车场已经完工,“‘三线’入地工程也已经完工,污水处理工程也已经动工。”汪永兴说,下一步重点是对老街街面进行整治,搞好环境卫生。
在采访中,记者随意走进了一家小店,店主刘秋香一边开着小店一边从事来料加工。“我嫁到这里已经20多年了,老街一直没有什么变化。但今年不一样了,从上半年开始,村里建设项目不断。原来挂在半空中的那些电线现在都埋到地下去了,还有排污水的管道也要铺下去了。”刘秋香说,看着村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心里很高兴,“希望‘风情小镇’建好后,能给我们这里带来更多的游客,我们家的生意能够做大点,多赚点钱。”
在河桥村,老百姓对精品村建设都很支持,大家都希望通过建设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大发展。“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没什么收入来源,如果通过旅游项目建设一定能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汪永兴说,现在这个项目还是杭州市的重点工程,领导和老百姓的关注度都很高。
“到目前为止,整个项目已经累计投入资金3500万元,完成各类项目20余个。”说道资金,汪永兴就皱起了眉头,他说由于项目涉及范围广、投资大,资金紧张,筹措难度非常大。
“老百姓对老街保护和旅游开发的意识有了一定提高,但还达不到‘风情小镇’建设要求,特别是卫生习惯、接待游客能力、老店铺经营方式等方面比较欠缺。”汪永兴说,要改变老百姓的意识习惯、经营理念还需要一段时间。
推荐阅读:
在重庆园博园看“两山”古建风韵
武义陶村扎实推进“历史文化名村”建设
西单民族大世界有望启动修缮
威海市环翠书院主体工程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