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泰宁](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1/2011119154456525.jpg)
建于明天启年间的“江南第一民居”尚书第古建筑群,年代跨度已逾500年,占地共12000多平方米,是明兵部尚书李春烨在家乡建造的府第,大到门楼砖墙、石梁枋,小到窗框、斗拱、菱砖,到处镌刻了人物、飞禽、花鸟卷草等高浮雕图案,刀法或圆活或豪放或简约栩栩如生,无任何多余刀笔。与尚书第一墙之隔的是“绣衣坊”世德堂,布局合理,保存完好,古色古香,体现了明初建筑的古朴大方。它一字排列,幢幢相接,廊门相通,建筑精美绝伦、构件完整、规模宏大,可称得上标出了泰宁古民居建筑的高度。
现在全国各地打出“古民居”旅游牌子的不少,但多建于清朝至民国,真正建于明代的不多。泰宁明代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的住宅“尚书第”,则连周围的民居、古巷及古井一同完整保存下来,这在全国实在不多。
如果有机会参观尚书第,不要忘了去观赏梅林戏。看戏的地方与尚书第只隔着一条几米宽的甬道,演出的是泰宁的梅林戏剧团,他们曾被国家文化部誉为“天下第一团”。梅林戏源于徽剧,近似赣剧,早期是用泰宁本地话演唱,所以也称作土戏。艺人通过吸收本地的语言、民间小调和道教音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由于表演比较粗犷朴实、活泼诙谐,颇有浓厚的山歌韵味,所以很多泰宁当地人都会唱上几嗓子,至今流行于闽、赣、浙边陲,泰宁的梅林戏剧团不时也会被邀请到省外,一去就是二三个月。人们在桥灯轻灵中行走,听梅林古戏之神韵,犹如在欣赏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并从心中真切感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得,同时又充溢着“小桥、流水、人家”那份江南所独有的平静与温馨。
看着一幢幢林立的新派徽派建筑倒也别有一番风味,城市虽小,晚上在景观灯和轮廓灯的照耀下,小城彰显热烈的现代气息。望着这青山绿水环绕着的江南古民居建筑群,不由地让人产生出这样的感叹:只有智慧的人类,才能把这山这水这房,如此有机地镶嵌在一起。清雅里散发着儺舞的粗犷,现代的恢宏又透着古朴的厚重。
推荐阅读:
评论:文化保护“失败观”让谁惊醒
民族大世界违建到期仍未拆
武夷山下梅村
武夷下梅村古民居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