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历史 >> 无小类 >> 正文
武夷山下梅村
来源:中国商务在线旅行网  日期:2011-11-9

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

    下梅村,离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5公里,南接武夷山度假区、属武夷街道办管辖。全村占地面积为220141平方米,村落建筑面积为124802平方米。全村现有人口2000多人,有村民500多户。全村目前仅有一所村级小学,医疗点4处。村民多为汉族,也有畲族。主要姓有:邹、江、方、陈、林、张、李、吴、王、彭、孙、岳、衷、郎、袁、黄、赵、郑、刘、周、祝、范等。该村除江姓自宋代入居外,明代隆庆年间各姓迁入较多,如孙姓等。清代邹姓又从江西南丰迁入,民国初期浙江龙泉各姓大量迁入下梅,上个世纪60年代闽中南地区贯彻国家移民政策,福清、惠安等移民入迁下梅,上个世纪70、80年代四川人口大流通时,有不少四川藉人口迁居下梅,使下梅形成多籍贯、多姓氏、多方言、多习俗的一个人口密集型大村落。经过一代代人的联姻磨合,村落语言、民风、习俗趋于一致。村民具有多重信仰,大都以信仰佛、道教为主,有不少村民信仰基督教。

    下梅村落生态环境好,具有独特的风水意象。山护村落,水养邑人,山环水抱营造了一个封闭安宁型的村落。下梅历史上除土地革命时期发生过几起国共之间的战火劫乱外,从没遭遇过严重的战争外患,日寇战机轰炸赤石、公馆、城关、星村、五夫时,也不敢贸然闯入下梅上空。平安祥和的下梅村,使村民拥戴社稷,守土勤耕,绅士、贤人注重村落礼教,办学堂、私塾,修庙宇,捐公益。村民们恪守农事节气,春种秋收。农闲之余,参加乡村寺庙的迎神赛会。下梅历史上曾展示了民风蔚然的好风尚。

安静的古村

安静的古村


    解放后,修建了赤(赤石)白(白水)公路,公路沿梅溪绕过下梅西南、西北面,从此结束了出行坐竹筏的岁月。以梅溪为主要交通运力的下梅水路,成了历史的记录。那种日出进百余张竹筏、商贩们拥着河埠码头的繁荣场面,如今成了美好的回忆。过去热闹的河埠如今只是村妇们涤洗衣物的地方。如今,村民饮用水得到了改善,再不用饮溪流水,已引自来水入户。公路交通、通讯设施已完善。村里仍延续着五日一墟的农贸活动,凡逢农历每月中的二、七五日,就是下梅的墟日。原墟场在当溪南北两街,为优化旅游环境,赶墟现迁移至农贸市场。村民大都以农耕为主,兼茶果栽培和养殖。下梅山地资源丰富,林果业得到发展,茶叶栽培、食用菌种植、烤烟生产、家禽养殖日渐成为村民的主体经济走向。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武夷山旅游业刚起步时,开发下梅村民俗旅游就得到村里文化人的热心关注,只是当时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迟迟启动。由于下梅村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1987年10月,来自14个国家的武夷山国际兰亭学院30多位学员,在下梅邹氏大夫第举办民俗旅游活动,成为下梅历史上首次对外开放的一次重大活动,改写了下梅自清代茶市萧条以来二百多年的封闭历史。从而让古老沉寂的下梅得到国际友人、文化界、旅游界人士的关注,为下梅村的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推荐阅读:

武夷下梅村古民居

徽派建筑之照壁

徽派建筑之美人靠

徽派建筑之格窗

分页:[1] [2]

编辑:何光群
清水蜿蜒前行,河岸垂柳依依,石道曲径通幽,白玉石栏杆矗立,两岸是明清..
江苏江阴长泾镇位于长江三角洲苏、锡、常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北依长江..
位于济宁任城区南张镇凤台村,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悠久,文化..
方山风景区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境内,距县城25公里,离泸州市区16公里,面积..
当今世界有许多充满活力的大都市,例如东京、芝加哥、纽约和迪拜,但早在几..
古镇位于宁波宁海县城西南14千米处,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
 ·山东济南民间古建筑壁画寻踪..
 ·拉萨大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海口:五公祠元宵节免费开放 ..
 ·福州千年古建筑法海寺发生火..
 ·浙江慈溪新增6处省级文保单位..
 ·浙江湖州市:27处文保单位入..
 ·北京:为杜绝烟花引火灾 文物..
 ·日本熊本城50年修复一小半
 ·南昌23个文物冲刺“国保”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