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泰宁](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1/2011119154432439.jpg)
此名泰宁,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相当贴切。由于此县地处偏僻,历朝历代的战乱,从不波及此地。百姓泰然宁静地,依山靠水休养生息。其日出而作,日落而眠,倒如生活在世外桃源之中。
据记载旧时的“归化”:“民户三万,所出赋万缗。”可见当时此地是相当的富足。因为生活富足,就有钱让子孙读书,所以泰宁也是文人名士辈出之地,代代相传着孔子故里之遗风。曾出现过“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的人文盛况,历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
泰宁城曾是汉唐故地,但唐代以前的建筑并没有保存下来,主要的原因是有三条溪水穿城而过,遇到丰水年份,洪水决垣入城,房屋建筑受洪水冲击而坍塌。泰宁城过去有不少唐代凿挖的古井,市井的规模在唐代已经形成,但到了明代,只剩下古城四周历代遗留下的残垣断壁和铺架在城中的渡桥。明嘉靖三十年重新修筑城垣,于次年竣工。所以,泰宁古城保留下的建筑物基本是明代修建的。
泰宁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风云一时的人物,比如状元叶祖洽、邹应龙,比如明朝天启年间当官十年就晋升到一品而后急流勇退的传奇人物李春烨。闽越王无诸曾在泰宁巡山狩猎,在死后被安葬于泰宁。南宋宰相李纲遭贬曾在泰宁隐居多年。中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朱熹也曾在泰宁生活过六年,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明朝时还只是福建邵武知县的袁崇焕就是在时任太仆寺少卿的江日彩(泰宁人)等人的力荐下才得以施展才华,走向人生的巅峰时刻,也才有了以后多少凄婉动人的传说故事。
泰宁城中的建筑不是一般意义的古民居。当你随意走进一条老巷,随意走进一户人家,也许和古城人民就会有一次亲密的接触。抬头到处是精美的宗族祠庙,家家户户的大堂上,供奉着“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和先祖灵位,让人回味客家人尊亲重祖和对中原祖地深深的“寻根情结”。
灿烂的历史,为后人留下了比比皆是的古迹和丰富的民间文学艺术精华。徜徉其间,你可在明朝兵部尚书李春烨的深宅大院里品味“江南第一民居”的美轮美奂,这里是江南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明代民居尚书第古建筑群,这也是这个古城的精华。
推荐阅读:
评论:文化保护“失败观”让谁惊醒
民族大世界违建到期仍未拆
武夷山下梅村
武夷下梅村古民居
分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