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历时3年修旧如旧 长春地质宫维修完成
来源:新文化报  作者:隋强  日期:2011-11-4

工人师傅系着安全带进行最后的清尾工作

    站在文化广场上,抬眼北望,一字排开的吉林大学地质宫屋顶已换了一抹翠绿。围在四周的脚手架上,工人正忙碌着做最后的收尾工作。11月1日,地质宫屋面瓦维修工程通过验收,标志着历时3年的地质宫维修工程圆满完成。

    在相关修缮设计方案中提到,地质宫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的洗礼和时代变迁,其内外装饰均出现了破旧失修的现象,彩绘部分褪色、污染;基层开裂、脱落、空鼓,极易发生坠落,给教学科研及师生人身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冬季室内温度只能达到10℃左右……修缮改造迫在眉睫。

    地质宫的维修工程是从2009年开始的,但如果从计划和招标开始算起,到现在已经3年了,始终坚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

    维修克服了三大难题。一是图纸比较少;二是施工时间短;最困难的是第三点,地质宫以往的屋面瓦是与混凝土相连的,而此次修缮则采用传统的工艺方法,也就是说没有用一点儿水泥。

    2009年石膏板隔开木吊棚

    3日,吉林大学后勤处相关负责人说,由于大量木质结构存在消防隐患,地质宫5楼被消防部门封了。

    “这么大的面积不能被利用,是一种浪费。”他说,吉林大学向国家提出修复的申请,得到了批准。2009年,开始了5楼的维修工程。

    “是用木头方子吊棚的,密密麻麻的,放眼看去像森林。”维修时,这位负责人曾上到五楼的天棚里,被看到的情景所震撼。

    如果拆了,木架结构就变了;如果不拆,又不利于消防,怎么办?

    通过设计部门的设计,清理了天棚内的易燃品。重点做了一个防火分区:双层石膏板,中间填有5厘米的阻燃棉,“如发生火灾,能保证一个半小时的阻燃时间。”

    在石膏板外做了格栅,一些电线就从里面穿梭而过。

    2010年墙体改成混凝土

    2010年,启动了1至4楼的维修工程。

    维修过程中,发现间壁墙是木质的,也不符合消防安全。除了承重部件不动外,其他部分拆除,并将墙体做成了轻体加气混凝土。

    天井中,毛泽东题写的“为人民服务”及郭沫若题的“地质宫”,都采用传统工艺,贴18K金箔。

    在消防设施上,也侧重保护文物。

    诸如,安置了12门水炮,而不是采用喷淋。“用喷淋,一有火情,它是全面喷洒;而水炮则是一点着火了,就能自动对着火处进行喷射,不会造成大面积损毁。”这位负责人介绍。

    此外,还备了一个独立的柴油发电机组,并有烟感设备。

    2011年屋顶更换琉璃瓦

    “渗漏问题很严重。”3日,吉林大学后勤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今年维修屋顶的缘由。

    修缮主要做的就是,更换琉璃瓦屋面,重做屋面防水。屋面瓦更换面积约为6500平方米。

    在严格遵守不改变文物建筑原状的原则下,选择了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设计维修方案,施工单位则是国内成立最早的一家园林古建施工单位——北京园林古建工程公司,曾修缮过故宫、颐和园及恭王府。施工人员有200多名,木工、瓦工都是掌握传统工艺的工匠。

    据介绍,重新更换的琉璃瓦顶和原来完全相同,共有约26万件。“这些琉璃瓦都来自北京琉璃渠。”他表示,那是北京故宫瓦的供应地。

    “明年可能对基础楼和鸣放宫进行修缮。”这位负责人表示,基础楼主要是门窗修缮。为了保持原样,他将下周赴京与相关设计单位进行协商。

    延伸地质宫的前世今生

    从“皇宫”到教学楼,地质宫经历了无数变迁。3日,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庆祥介绍,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人着手规划长春,选定位于顺天大街北端的杏花村(今解放大路以北,东、西民主大街之间)作为“新皇宫宫廷建筑用地”,占地面积约52公顷,相当于北京故宫的2/3。

    1938年9月10日在“国都广场”举行了“宫廷造营兴工式”也就是开工典礼,随即进行了大规模的勘探和设计,并投入施工,计划8年建成。

    1943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物资匮乏,水泥、钢材和有色金属材料更为紧张,工程随之停工。

    抗战胜利后杏花村更加荒芜,只有两道砖墙和一座混凝土地基。

    1948年春国民党统治下的长春陷入饥荒,饥民们来此采挖野菜,连一些树木都砍掉了。

    1952年长春地质学院成立后,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与长春市政府磋商,决定利用原正殿基础修建地质宫。工程由长春设计公司设计,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对设计进行了最后审定。

    1953年5月该工程正式施工。1954年4月建成,同年8月正式验收。

    建成后的地质宫建筑面积29528平方米,框架结构,钢木屋顶,5层,一直作为长春地质学院教学楼使用,故名“地质宫”。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曾为地质宫题字。

推荐阅读:

武汉江夏建成中国最大古戏楼

阆中精兰院古戏楼被修缮一新

古碑废弃多年无人问津 文物保护亟待加强

安昌将重现1100年前“彩虹跨河十七桥”美景

编辑:何光群
名称中国最完好的客家古镇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台儿庄古城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徽派经典:西递白云深处仙境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中国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

类别人工写意山水园
名称玉河重现水穿街巷历史景观

类别古建空间
名称巩义市康百万庄园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山东济南民间古建筑壁画寻踪..
 ·拉萨大昭寺文物保护维修工程..
 ·海口:五公祠元宵节免费开放 ..
 ·福州千年古建筑法海寺发生火..
 ·浙江慈溪新增6处省级文保单位..
 ·浙江湖州市:27处文保单位入..
 ·北京:为杜绝烟花引火灾 文物..
 ·日本熊本城50年修复一小半
 ·南昌23个文物冲刺“国保”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