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益厚在马头墙上作的钟馗图](http://gj.yuanlin.com/UploadFiles/201110/2011102617183192.jpg)
两眼圆瞪的钟馗、八仙过海中的张果老、神气活现的蛟龙……这些都是肥西三河古镇传统徽派建筑马头墙上常有的彩绘画,也是与安徽皖南地区的徽派建筑不同的地方。但是,最近有细心的游人发现,现在除了二龙街和古兰街上的徽派建筑,近年来新建的房子,马头墙清一色白墙。这是什么原因?为此,记者专程到三河镇进行了采访。
墙上画着吉祥图案
记者昨日来到三河镇寻访,镇上的老人说,从现在古南街留下的老房子就能看出来,古镇建筑原本多为徽派风格,但只有少数保留到今天,刘兴隆米行就是一座。“大户人家的房子,马头墙上都是有吉祥图案的。一二十年前,古镇里新建的房子,马头墙也有画。”
顺着老人的指点,记者来到二龙街和古兰街。果然,每扇马头墙上都有各种画作,什么鸟语花香、青山绿水、八仙、麒麟,都是代表吉祥的图案。画作大小不一,大的有两三平米,占据整个马头墙,小的也有半平米,在马头墙最前端,显得很精致。讲究到什么程度?看看每个马头墙的拐角画有的剪纸图案就能知道。
画作出自一人之手
一问到这些画作,古镇的居民都提到就住在街上的68岁老人胡益厚。“没错,三河镇的马头墙画都是我一个人画的。”胡益厚在古街上的家是一座徽派风格的二层楼,屋里挂满了他创作的国画,他从18岁正式学画,在马头墙上作画有40年之久,也是现在三河镇唯一的马头墙画家。“我以前在镇机针厂搞宣传,经常画大幅宣传画,后来坚持自学,又跟合肥美术家协会会员们交流,水平渐渐提高了。”
有了绘画功底,胡益厚跟着镇上的老人学习,把马头墙绘画学到了手。“镇上只要有盖新房的,都要请我去画马头墙。”为了画马头墙,胡老40岁开始学剪纸。几年下来,经他“手”的马头墙有几百座了。
作画好似神笔马良
“神笔马良”的故事里,马良是用神仙送的笔在墙上作画。同样,创作马头墙画也是如此,比神笔马良还辛苦的是,每次要爬到屋顶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胡益厚指着一个马头墙上的钟馗图告诉记者,画这幅钟馗,他每天在房顶上待8个小时,整整画了四天。屋顶作画,需要全神贯注,一不小心就会把画笔和颜料板掉下屋顶,所以拿放画画的工具也是个技术活。即使美术高手,初画马头墙如何适应90度垂直的马头墙,也是有个过程的。
由于是墙面,画错了不能撕去一张纸重来,所以作画都要一次成功。胡益厚先要用铅笔在马头墙上打底勾线,尤其是拐花图案,还真要在家里剪个窗花,再到马头墙上按剪纸描线。雨水会把马头墙画的色彩冲毁吗?“不会,马头墙画用的是油画颜料,经得住雨水冲刷。”胡益厚说。
新墙全是白色的了
“我年纪大了,哪能再爬到屋顶待几个小时作画?所以,古镇上新建的徽派建筑,马头墙全是白色的了。”胡老说到这,不免有些遗憾。“屋顶上作画又危险又辛苦,又赚不到多少钱。没市场需求,也没人学。”
记者随后从三河镇政府了解到,从2000年开始,古镇开发旅游需要,镇上所有的居民在古镇盖新房,都要建成徽派风格,目前已扩大到古镇主景区的附近。“但是新盖的徽派建筑基本找不到年轻人会画马头墙的,政府又不能规定哪个必须去学,所以,估计以后再盖的建筑,很难再有马头墙画了。”一名工作人员很无奈地说。
推荐阅读:
安徽孔城老街
临安河桥古街下月底开街
株洲耗资13.3亿元重现建宁古镇风貌
赤水市大同古镇青岩古镇结姊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