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见过窑湾有这么多人,这么多车!”
国庆长假,让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骆马湖交汇处的千年古镇新沂窑湾重现繁华。10月1日,被列为第二批大运河(江苏段)沿线8处重点文物保护抢救项目之一、窑湾明清建筑群古貌恢复二期工程完工,开门迎客。
为呼吁社会关注这个古镇保护,2006年6月22日,本报曾以《谁为古镇窑湾喝彩》为题,期待窑湾能像周庄和乔家大院一样,以其独有的遗韵,向人们展示古老的运河商贸风情。如今,这一切正成为美好现实。
逛古街、品文化,感受“时光倒流”
5日上午9时许,记者从新沂市区驱车40多公里来到窑湾,到古镇一看,停车场已有几十辆大小汽车,两三米宽的狭长古街上游客早已摩肩接踵。
顺着人流,新沂市委宣传部长张长征扯开嗓门,为记者当起“导游”。窑湾三面环水,明清鼎盛时期,全国有18个省的商人在此设立会馆和办事机构,镇上拥有钱庄、布庄等大的店铺作坊360余家,还有10个国家的商人和传教士在此经商传教,商业文化盛极一时。由于多种原因,窑湾许多古民居和古建筑一度破坏严重。2008年开始,新沂市采取政府和企业联手的方法,投入巨资对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修复房屋1000多间,恢复吴家大院、民俗史话馆、大清邮局、山西会馆、天主教堂、老码头等近20处景点。
记者来到了西大街。大街宽不足3米、长6华里、两侧楼高20丈,楼檐交错,举目望天,街天一条长线,古称“一线天”。吴家大院是窑湾古镇最大的宅院,导游小姐介绍,大院是明式砖木结构楼房,前后四进院落。负责窑湾古镇修复工作的陈士宜介绍,吴家大院共有100多间房,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仅修复就投入了1000多万元。
漫步在古镇的街道上,陈风古韵,古色古香,青砖、灰瓦、木棂门窗。六七年前,女作家傅晓红看了窑湾曾感慨万分:“踏入窑湾古镇,仿佛时光倒流,让人不知身在何夕。”而今,这正是许多到窑湾人共同的“第一印象”。据介绍,国庆期间,窑湾古镇游客30多万人次,平时每天也要接待2000多名游客。
“闻香识古街”,老字号个个成景点
“闻香识古街”是窑湾名副其实的一绝。古镇遗留下来的百年老字号作坊众多,而今老作坊都成了景点。
走到西大街,一阵浓郁的酱香扑鼻而来,寻香而去,是修复一新的“赵信隆酱园店”。进入古院,只见130多口古旧大缸整齐排成几行,上罩斗笠状缸罩。导游小姐介绍,大缸里产出的是窑湾甜油,清朝年间曾是贡品,至今已有300多年的酿造历史。眼下,这家铺子仍承袭传统古法酿制工艺,前店后坊,纯手工操作生产。酱园店老板颜西广兴奋地说:“一年只能产大约100吨,现在几乎都被游客现场买走了。一天最多曾接待过2000多名游客,就差被踏破门槛。”
寻着酒香,记者又来到久负盛名的窑湾绿豆烧酒厂,这里的生产也是红红火火。烧酒厂总经理赵猛告诉记者,酒厂现在年产量达600吨,而在6年前年产量只有10多吨。一家土特产店的老板刘杰说:“国庆节,土特产的销量都是平时的好几倍。”在街上经营小吃摊煎饼的商贩刘美霞说:“十一黄金周,每天出售的摊煎饼都要比平时多卖一千块。”
人气旺啥都旺,周边却有“不开发区”
窑湾保护收获的显然不仅仅是“门票”。旅游业红火,少不了农民“添柴旺势”。古镇周边骆马湖的渔民也在“转型升级”中发了财。中午用餐的时候,记者来到一家建在骆马湖边的“金水湾”酒店,这里的所有空地全都停满了车。酒店老板李明强说,这几天饭店都吃“流水席”。
以旅游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是窑湾古镇的“放大效应”。国庆期间,马陵山镇宏大草莓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正在忙着栽植草莓。合作社社长王允花说:“游客看完古镇和马陵山就会到草莓园来采摘,目前冲口、钟吾、高园等村一千余农户种植草莓,每户亩均获利3万元以上。”镇区所在的三桥村党总支书记林海娟说,古镇带动了旅游业、服务业,村民纷纷开办店铺、工厂,经营旅游品、土特产和水产品。村办旅游品加工园内,农户开办了30多家厂。三条古街和新建的4条街,则有760家农户开办店铺。现在,村里90%以上的农户资产都超过百万元,超千万元的农户有几十家。村里70%的农户有了轿车,其中,有宝马、奔驰等名牌轿车20多辆。
古镇的改变,也让新沂的决策者看到了保护与发展的新路径。依托窑湾古镇和马陵山风景区以及骆马湖、大运河,新沂规划出600平方公里总体生态保护控制区,设定为“不开发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产业。
前不久,一批国内专家考察窑湾后说,江苏65%以上的旅游资源是文化遗产,而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古镇的经济命脉,传统文明就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担负起弘扬地域特色、改善社区民生、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窑湾保护,无疑又是一个现实的样本。
推荐阅读:
合水清朝古建筑“司马第”发现百年巨幅寿帐
大连三处老建筑期盼被保护
斥资近6亿 广州陈家祠着手扩充建新馆
白塔山公园“梳妆”后还要“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