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源市和平县文物普查人员近日在该县合水镇彰洞古村落一清朝古建筑“司马第”普查时,意外在这一小山村里发现了一张清朝光绪年间保存下来的完整的一张“寿帐”。
大红寿帐一层楼高
据和平县合水镇彰洞村村民、现年67岁的黄辉林介绍,该贺寿屏帐是其曾祖父黄时中在光绪21年(公元1895年),为其母亲殷氏贺81岁大寿时,各地官吏和士绅闻讯后一起贺送的。记者昨日在彰洞村黄辉林家看到,这张贺寿屏帐以大红色调为底色,全长4.5米,宽2.86米,从二楼向下垂直悬挂起来,足有一层楼高,该寿帐绣于光绪二十一年,迄今已有116年的历史了。
黄辉林家珍藏的这幅贺寿屏帐,图案构思巧妙,寓意丰富,屏帐图案主要分三部分:上下部分分别绣制着“龙凤呈祥”和“吉祥麒麟”的精美图案,中间部分则主要以外饰花边、贺寿场景图、贺词、贺寿者名字及职衔组成。寿帐以绸缎为面料,棉布为底料,各式图案及文字都是用金色丝线刺绣,手工细致精美,具有典型的岭南刺绣特色。
寿帐至今已传6代人
黄辉林告诉记者,村里每逢春节、婚娶等喜庆之日,他家都会把寿帐拿出来张挂,以增添村里的喜庆气氛,黄辉林说,这张寿帐传至他时为第五代,如今再加上他的儿女,全家已有六代人在寿帐的见证下喜结连理。
河源市博物馆馆长黄东称,这张寿帐极有历史艺术价值,它体现了河源市崇文重教与孝悌礼义的客家文化,有着深刻的客家文化内涵,这为当地文物部门以后研究和平县历史文化以及清朝时期的客家文化发展,具有很大的文物参考价值。
推荐阅读:
大连三处老建筑期盼被保护
斥资近6亿 广州陈家祠着手扩充建新馆
白塔山公园“梳妆”后还要“打扮”
欧洲流行古建地板 亚洲设计潮流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