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辽祖陵“黑龙门”遗址获重要发现
来源:博宝艺术网 日期:2011-1-5
四号建筑基址
四号建筑基址位于一号陪葬墓的东南位,应是其“献殿”性质的建筑基址。基址台基平面呈近方形,南北面阔23米,东西进深24.7米。东、南、北面均有包砖。建筑坐西朝东,为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地面铺方砖,四周共有20个覆盆式柱础石。
建筑址正中有一个长方形内室(F1),门道朝东,其东西进深7.1米,南北面阔6.6米。地面不水平,西北略低,铺砌有席纹的方砖。四面有砖墙,墙内外均刷有白灰面。墙内有柱洞,底置础石。内室(F1)后面还有一个四面有墙闭合的小室(F4);建筑址南北两侧西数第三个覆盆式柱础与内室(F1)南北墙间,各有一道南北向隔墙,又形成2个独立单元(F3和F5)。余下空间呈倒“凹”字形,属于建筑的前堂部分(F2)。四号建筑基址内部房屋布局结构独特,特点鲜明。建筑址周边为台明部分。基址东面中间略偏南处修筑长慢道。慢道东西长8.8米,宽1.34米,残存3级台阶。慢道最东端为砖砌六边形基座,内填黄褐色土。慢道西部砌有一个南北向的长方形台面。其中南侧台面的边缘发现一个小坑(编号K1),出土了一组保存完好的器物(瓷器2、铜器2、铁器3),是较为重要的发现。
考古发掘的突破性收获:
第一,这是第一次对辽代帝陵陵门址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目前辽代都城和帝陵的门址都没有经过科学发掘。黑龙门的发掘,填补了这方面的学术空白。
第二,辽祖陵黑龙门址主体保存之完好,为国内所罕见。中原地区都城城门和帝王陵陵门多只保存建筑基础,而黑龙门址两个门道内的将军石和门砧石均在中间原位,石、木地栿和排叉柱也都可窥原貌;东墩台和东陵墙现存7米多高,上存覆盆式石柱础和原始台面,为研究和复原陵门上面高大的城楼建筑等提供了难得的原始资料。
第三,黑龙门的门道基础建筑做法独具特色,即规整的石地栿上面置木地栿,木地栿上开卯口,上插排叉柱。这与汉唐宋诸朝的门址模式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开启了有辽一代特有的建筑规制。这不仅增加了中国古代陵门建筑的新实例,而且也为古代门制研究和古建筑复原研究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第四,黑龙门门道南端的五面坡慢道,独树一帜。这与《营造法式》所载“五瓣蝉翅慢道”相仿,是较为重要的考古发现。第五,四号建筑基址保存较为完好,建筑布局独特,为研究辽代献殿类建筑基址提供了难得的实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基址东侧K1内出土的一组颇富特色的器物组合等,旁证了建筑基址的性质。可以说,本次考古发掘的成果,是辽代考古十分重要的发现之一。
推荐阅读:
泉州:一年多泮宫骑楼“病”没好(组图)
广东樟林百年古港正在消失
崇时岛金鳌山公园整体改造工程竣工
广西南宁新增17处文保单位 分页:[1] [2]
编辑:谢玉建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