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图文:朱彝尊和孔尚任留下的足迹
日期:2010-9-30

    在宣武门外大街的校场口路东,过去有一条很著名的东西向胡同叫海柏胡同。它所以有名,是因为在胡同里曾住有两位清代的文化名人:一位是清康熙年间《日下旧闻》的作者朱彝尊;另一位是孔子的后人、剧本《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

    海柏胡同成街在明代,胡同最早有一座明代古刹海波寺,所以又叫海波胡同。得名为海柏胡同是缘于海波寺内有很多明代古柏,人们习惯将海波寺叫海柏寺,胡同也就随着叫海柏胡同了。这条胡同在清代时曾有不少文人居住,故在两侧的四合院内多有紫藤,“古槐、紫藤、四合院”成为海柏胡同的别样风情。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海柏胡同尚在,海波寺亦存(尽管早已变成民居大杂院),其红墙古建仍能看出一些原来的风貌。

    朱彝尊(1629——1709年)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开科入选,因他的知识渊博,深受康熙的赏识,他出身贫寒,康熙称他和另外两位著名文人姜辰英、严绳孙为“海内三布衣”。朱彝尊先在翰林院任职,后为起居注官,后又入南书房。朱彝尊是清初著名的学者,在《清史稿》中说他:“博学多识,凡天下之书,无不批览”。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在康熙年间亲自编写鸿篇的北京史地书籍《日下旧闻》,在北京古代的史地书籍中,清乾隆年间编著的《日下旧闻考》是内容最丰富的了,但它是以朱彝尊的《日下旧闻》为基础,乾隆下旨、由官员组织文人的官方编纂。为了尊重朱彝尊的原著,仍起书名《日下旧闻》,为了区别两书,加了一个“考”字。“日下”即京城、北京之意。“日下”一词出自唐初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望长安于日下”,以后就把日下比为长安、京城。而朱彝尊是一个人编写,其艰难可想而知。他从1600多种各类古籍中,选择有关北京史地方面的资料,常常是白天去访古探幽,深夜“挑灯夜战”。直到访问的古迹和史书上的记载大致相同,他才下笔。朱彝尊治学严谨,康熙年间的一些名人文士,如徐

    文长、徐乾学、姜辰英、冯溥、高士奇等都为《日下旧闻》写了序言。他们说朱彝尊写书是“精心搜讨,所至访求”。值得一提的是,朱彝尊还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的好友,朱彝尊的《曝书亭集》就是曹寅捐钱出资刻印的,而曹寅的《楝亭诗抄》是朱公作的序。朱彝尊的故居在海柏胡同路南16号,门口有北京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院内为二进的小型四合院,后变为大杂院。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个地区改造,胡同随之拆迁。朱彝尊的书房是南屋,名叫“古藤书屋”,其窗前有一架古藤为朱公亲手所植,其藤枝干苍劲,紫花垂窗,朱公有诗云“爽开寻丈地,藤花紫满檐”。古藤书屋里,曾藏书万卷,这里也是文人墨客吟诗赋词常来之所。当时的名士如王渔洋(士祯)、查慎性、孔尚任等都是这里的常客。

推荐阅读:

陈家祠步出“深闺”重现于市民

饶城风光尽收眼底 钟楼亭国庆节开放

叶公陵园 风水宝地

斗拱:最具特色的建筑构件

分页:[1] [2]

编辑:陈宝兰
名称东莞粤晖园 全国最大的私家园林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苏州退思园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开平碉楼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名称普济桥

类别古建结构
名称马尔代夫安娜塔那岛

类别自然山水园
名称夏日薰衣草

类别自然山水园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
 ·“东方之冠”取材古建筑斗拱..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保工作..
 ·石材研磨刷如何炮制“仿古石..
 ·鉴赏掌中珍玩鼻烟壶 材质是基..
 ·小作坊到大产业 江门传统家具..
 ·粤东人买房“风水否决制” 风..
 ·高仿印刷书画艺术品可以以假..
 ·收藏古玩别钻牛角尖 切勿轻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