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殿前廊柱子上的盘龙,是我国古代唯一保留下来的木雕盘龙,是完全的立体造型,这使我们今天还能全方位观察古人对龙的超凡想象。八条盘龙各有名称,中间两条展翅欲飞的是应龙,两边分别是蟠龙,没有鳞的蛟龙和没有角的螭龙。龙的雕刻如此讲究,完全保留古老中华文化的印记。《营造法式》里规范的木雕盘龙,又是仅存晋祠圣母殿一处。
1995年,由于地下水流量变化对大殿结构的影响,圣母殿进行了维修,其间发现了基础下埋藏的圣母殿前身之大殿门槛石、门墩石和几层砖垒的基础,直接证明了晋祠正殿更为久远的历史。由此印证1500年前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于晋川之中最为胜处”之名不虚。
大殿对面是摆放供品的献殿。古人认为,神像面前如果没有献殿,就无法表达尊敬和诚意。这座金代建筑全木结构,木柱支撑殿顶,四面用木栅栏分隔内外,像个秀丽的凉亭,既有殿堂的宏伟,又有凉亭的通畅豁达,在我国独一无二。梁思成评价其“颇为灵巧豪放”。每年一度晋祠庙会由此进献祭祀供品,由其四面通风可经久不腐。献殿与鱼沼飞梁、圣母殿同为国宝建筑,合称晋祠古建三绝。
鱼沼波澜
殿前池沼,格局独到,它是何所由来呢?
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这样记载:“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即春秋末期,晋国四卿之智伯联合韩、魏围攻赵家,为了积蓄泉水,智伯挖掘池塘和渠道引晋水灌赵家于晋阳。战争结果出人预料,赵家反而暗中联合韩、魏灭了智伯,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从此,山西省又别称“三晋”。失国的晋君后来到晋东南一处居住,得名晋城。
后来赵、韩、魏三家同时上奏周天子请封诸侯。周王室那时已经衰微,收到贵重礼物,居然一一批准封侯。从此春秋五霸秦、晋、齐、楚、燕,变为战国七雄秦、齐、楚、燕、赵、韩、魏。从此春秋结束,战国开始。春秋与战国的历史分界线,居然就在与晋祠直接关连的三家分晋事件,鱼沼与智伯渠就是见证。
推荐阅读:
乐山凌云寺修复:350年来的“大手术”
中秋话月坛明月证兴衰
考古发掘认定永州柳宗元愚溪“三记”遗址(图)
中日旧石器考古学者考察河北泥河湾遗址
分页:[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