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过去有五坛八庙之说,五坛是指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其中,名气最小的当数月坛了。
月坛又名夕月坛,位于西城区的南礼士路西侧,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明清历代帝王祭祀夜明神,也就是月亮的场所。古人祭月并不是中秋节当天,而是在秋分节气之日。
近几年月坛公园进行了大规模的维护,新建了外坛墙,彩绘了钟楼等原有建筑,成了周围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但过去的月坛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
历经岁月洗礼,儿时的月坛,记忆中祭坛的白琉璃坛面早已消失,只剩下四周的棂星门还能看出祭坛的位置,附属的建筑包括钟楼、具服殿、东天门和北天门都保留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月坛把原来的祭坛部分和南面的果园合在一起辟为公园,并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央电视台(原北京电视台)在月坛公园修建了第一座电视发射塔,地址就选在月坛坛址上。在当时,北京的高层建筑还不多,这座铁塔绝对可以算是地标建筑。
由于内外坛墙早已荡然无存,在原坛墙的位置建了一圈铁栅栏,走在大街上就可以看到园内的情况。以后月坛公园内逐渐增加了儿童游乐园和体育健身器材,成了附近居民健身的主要场所。再后来,具服殿开辟成了人才市场。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在月坛不定期的举办了多届换房大会。那时候北京的居民多数住的是公房,由于工作单位的变动或者其他原因,很多人都有换房的需求。我家那时候住在东城,但爸爸的单位在崇文区,有段时间曾经想换处离单位近的住房,所以多次去过月坛换房会。
那时候人们的经济头脑很单纯,一般的情况主要是考虑房子的位置,对于户型、面积等情况并不是太在意,差不太多就行了。要换房的人或蹲或坐,把房子的基本情况以及自己的要求写在纸板上铺在地上,遇到自己感兴趣的房子就和房主聊,觉得合适就直接看房了。
推荐阅读:
考古发掘认定永州柳宗元愚溪“三记”遗址(图)
中日旧石器考古学者考察河北泥河湾遗址
云南企业融资兴文化产业 魏征后人克隆迷你古建筑
汉藏混合式寺庙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