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寺观建筑 >> 正文
晋祠:承载着丰厚的文化与历史的变迁(图)
来源:互联网  日期:2010-9-19

    如此看来,晋阳城“水飘火劫”后五十年内,发生过“山移步”即悬瓮山滑坡,这与大中祥符四年的诏书内容联系起来,就能相互印证。显然是一次悬瓮山滑坡摧圮了唐叔虞祠,而滑坡的时间即大中祥符四年。

    罗洪先是明嘉靖八年的翰林院撰修、宰相严嵩的儿女亲家,官场失意后曾来晋祠,在晋祠会仙桥遇到一位美貌女子,女子回避,罗紧追至悬瓮山下,遇到“山移步”,罗以为是仙女作法,“会仙桥”由此得名,故事也流传至今。以罗洪先的官场背景与文化素养,他的故事极有价值,我们能够从中解读一个有效信息,即罗洪先也遇到一次悬瓮山滑坡。而题诗记载的正殿建造时间,即晋阳城毁灭恰好五十年之际“帝母临”,屈指算来,建正殿时间就是天圣六年,正合“天圣中”之记载。

    据统计,至罗洪先题诗之前,晋祠至少遭遇六次大地震,其中一次损毁了晋祠附近的惠明寺舍利塔,碑铭记载“咸平二年三月壬戌,大震电风,寺塔灾。六年,朝廷遣内侍王守真等发诸州兵一千三百人修之。景德三年七月塔成”。这次地震与摧圮唐叔虞祠是不是同一次呢?

    咸平二年地震摧毁惠明寺塔,与大中祥符四年摧圮唐叔虞祠间隔七年,而且前一次官兵出动一千三百人,三年才修成。如果是同一次,朝廷应该及时下诏,也应该首先修建唐叔虞祠。因此,摧圮唐叔虞祠的显然不是那次地震。

    悬瓮山山势陡峭,山下有大流量泉水,还有遍布石钟乳的岩洞,水脉充沛,地震造成滑坡的可能性就很大。甚至没有地震、暴雨等因素也会造成山体滑坡。这是因为山坡上的土层受到雨水与地下水的渗入,使其与下面的坡面岩石附着力降低,沿着倾斜面滑动。古时的滑坡就称作“山移步”。鉴于晋祠背后的悬瓮山常有“山移步”出现,紧靠晋祠晋溪书院南面的一处园就称作“留山园”,亭称“留山亭”,湖称“留山湖”,寓意避免“山移步”,把山留住。摧圮唐叔虞祠的,很可能就是最剧烈的一次“山移步”。

    与此直接相关的是周柏之谜。周柏为什么斜在圣母殿北边,几乎要靠到大殿的重檐上?据宋碑记载,当时“古柏阴森”,显然很茂密,完全没有倒卧的描述。按说树木即便枯死也不会倒卧,何况至今周柏还颇有生气,那就只能是外力因素导致的结果。既然正殿有过一次因后山滑坡摧圮后轰然倒地的巨大灾难,相距仅十几米的周柏就难免不被波及。泥石流滚滚而来冲击树根,树身自然只能倒向泥石流冲击的方向,恰是现在周柏倒卧的正殿方向,这很难解释为其它原因。

    正殿两边与周柏对称的南边位置是否还应该有一株相同的周柏呢?因没有任何描述在那一边位置的周柏记载,我们无法判断。但民国时期那边却有一株古树倾斜生长在鱼沼靠正殿的池壁上,看看梁思成夫人林徽因的著作关于晋祠一段所附照片就一目了然。再看《水经注》对晋祠的记载,最初规范的园林建造,应该不会在精心构建的旷世景观鱼沼池壁上,留下如此煞风景的一株歪长的树。那么只有一个解释,这株可能曾与现存周柏对称位置上的古树,甚至可能也是一株周柏,在同一次泥石流冲击后成此惨状,因其为古建园林原物,故此保留直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个解读如果准确,甚至可能因有对称的周柏,正殿的历史会直接推至周朝。

推荐阅读:

乐山凌云寺修复:350年来的“大手术”

中秋话月坛明月证兴衰

考古发掘认定永州柳宗元愚溪“三记”遗址(图)

中日旧石器考古学者考察河北泥河湾遗址

分页:[1] [2] [3] [4] [5] [6] [7] [8] [9] [10]

编辑:陈宝兰
在喀什东郊5千米处的浩罕村,有一座伊斯兰古建筑群,这座陵墓称为“阿帕克..
听枫园,位于苏州金太史巷旁的庆元坊12号,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
苏州太平天国慕王府花园 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慕园是一座缺乏知名度的帝宅..
七姬墓位于苏州古城内的蒋庙前,明嘉靖年间在墓前立七姬庙,据传庙址原为..
万寿山前山中轴线上的建筑群 此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
在保存下来的老建筑中,扼守在路口的门楼我们经常见到,而且很多门楼上修有..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组..
 ·“东方之冠”取材古建筑斗拱..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保工作..
 ·石材研磨刷如何炮制“仿古石..
 ·鉴赏掌中珍玩鼻烟壶 材质是基..
 ·小作坊到大产业 江门传统家具..
 ·粤东人买房“风水否决制” 风..
 ·高仿印刷书画艺术品可以以假..
 ·收藏古玩别钻牛角尖 切勿轻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