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脚踏三省,确实有些独特的人文风景。比如白浪街头商铺的电话,隔一堵墙,跨一条街,就是打省际长途了;一家兄弟几个娶媳妇,湖北妹子、河南姑娘、陕西闺女都有,老太爷就成了“三省总督”。不过,认真专程来旅游的,倾慕的多是荆紫关明清商迹。
麦收时节走进荆紫关,恬静平和,街头半边摊晾着麦粒,门前墙角戳着麦束,阳光下弥漫着麦草清香。镇外田里收割机上是忙碌的麦客,河边聚集着衣着艳丽的洗衣妇女,乡人坐在屋檐下守着小铺生意,百货琳琅很有些当代气息,农具铁器却恍然旧日耕织风景,一溜草鞋挂在墙上,纯粹是为了迎合外来游客的兴趣。
细看街里,便可领略荆紫关曾经的繁华:凝重的关门,飞扬的殿宇,花雕重彩的船业会馆平浪宫、江浙会馆万寿宫、湖广会馆禹王宫……虽然今天已经漆色斑驳,烟尘浸染,仍可看出当年的风光无限。
这里起于明盛于清的商埠文化,由一条丹江而起,河上往来货物,上达陕南商洛通西安,下至湖北入汉江,直抵汉口送江南;南北东西的粮茶竹木、铜铁金银,抑或布匹器皿直至鸡零狗碎,随船夫、掮客、东家、管家、官人、衙役……分散聚合;河街一条,上演着舟楫交错,把秤推筹,杯盘叮当,万种风情。
寻找荆紫关当年的繁华,看街上的建筑是一,最切身的体验是吃饭。一上桌,主人就告知有“八大件”,为荆紫关特色,及下筷入口,方知真不是鄂豫陕任何一省口味。鸡鸭鱼肉,多有甜味,不似河南陕西,也不像湖北,倒有江南苏沪风情;名称陌生的一些调味品和菜蔬,集合了秦岭、伏牛山的丰富物产;那大盘大碗明白实在的北方风格,恐源自船家帮派的挥洒爽快。
既是荆紫关,“关”就意味着要塞,历史上金戈铁马,征战频繁。成语“朝秦暮楚”就源自荆紫关。秦楚两国征战,荆紫关早上还是秦辖,晚上就成了楚地。荆紫关在秦楚交兵、楚汉相争之后,历代都是兵家屯驻要地,踞此御敌。历数足迹踏过荆紫关的历史名人,秦王嬴政、汉王刘邦、后汉刘秀、明末李自成……直到太平天国、民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荆紫关都是战略要地。
直到近代,先是战争萧条了商贸,后有公路铁路的兴起替代了河运,丹江畔的这个繁华码头终于变得偏僻,乏人问津,“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鼎盛与衰落何止几个30年,荆紫关被遗忘。
光阴荏苒,经商的外乡人离去,小镇居民复归农耕,经年累月,蹉跎人生,倒成就了明清古迹的保存,荆紫关的老房子、旧街巷,就这样保留至今。如今重新整修的清代一条街,白墙黑脊,繁雕重饰,本来已经翻修成水泥的路面去年又挖开了,恢复原来的石板路。荆紫关起落轮回,迎来新生。
推荐阅读:
石湖东岸多朝代墓葬区 唐“馒头窑”首次现身
考古学家再疑“曹操墓” 出土陶器引发热议
青铜王国辉映千秋——新干大洋洲商代青铜博物馆走笔
沈阳拆迁发现古城墙旧址 城墙砖也属文物
分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