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中街古城墙旧址有望实施保护。
沈阳市北中街拆迁发现古城墙旧址,昨日,沈阳市文广局表示,下一步将和拆迁单位沟通,进行相关看护;并在拆迁结束后进一步勘探,确定保护计划。
同时呼吁市民,“怀念”可以,不要擅自取走城墙砖。
有人废墟中举镐头
寻找完整的城墙砖
昨日,记者再次来到九门路拆迁现场,与前日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有零星几位市民来拿砖作为纪念。
10时30分左右,记者在拆迁现场中看到了一位“特殊”的市民,他举着镐头,在废墟中寻找着城墙砖。他告诉记者:“整块儿的砖特别少,我找了一上午,才找到两块比较完整的,累坏了。”
他说:“不卖,拿回家放着,以后留给孩子,别说50,5000都不换。你说,咱家里有别的东西能有几百年历史吗?留着!”
对于哪些是城墙砖的问题,这位先生表示:“我小时候成天在这儿玩儿,能不认识吗,太熟悉了!”
在成功寻找到两块完整城墙砖后,他把砖放在摩托车上,满意地走了……
沈阳市摄影协会的闻先生昨日下午拿着相机来到现场,他说:“我过来拍些照片,做个纪念,挺好。”
还有一些市民只是单纯地过来看一看。
砖也属于文物
但残缺不全价值不大
昨日,在得知九门路发现古城墙一事后,沈阳市文广局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和鉴定。
沈阳市文广局文物处处长孟繁涛昨日表示,此处为明城墙旧址,但大多显露出来的部分都是附近百姓利用原先的城墙砖所盖的平房。“有的是古城墙原址,有些会有偏离,不是完全重叠。”
孟繁涛说:“这些砖是明城墙的原砖,城墙属不可移动文物,这些砖也属于文物,但价值不大,且大部分残缺不全。”
昨日,文广局在拆迁现场挑选了几块完整的城墙砖,孟繁涛说:“如果未来有复建的可能,将以此作为烧制墙砖的标准规格。”
孟繁涛表示,“尽管有些文物爱好者想作为纪念,但仍呼吁市民不要来擅自挖、取走城墙砖”,文广局下一步将和拆迁单位取得联系,并进行现场看护。等拆迁结束之后,打算组织考古部门进行仔细勘探,确定保护方案,“最理想的状态是实施原址保护和绿化”。
另悉,沈河区有计划在九门路附近建遗址公园,目前已制定方城保护方案。
目前可见的砖
大多是被利用过的
参与昨日现场勘察的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城墙根儿’,清末民国初,一些流动人员利用损毁、散落的城墙砖来盖房、搭仓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还有些个人和单位来拿砖,我都听说过有单位用汽车来拉砖给职工盖菜窖的事儿。也就是说,目前可见的砖大多数都是被利用过的,价值不大。”
佟悦说,这段为明城墙,清代时加固,一直到皇太极时期修完;底部基础就是古城墙旧址。目前沈阳市可见的古城墙包括西北角楼及其东边的一小段。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可以通过古城墙遗址,联想到曾经整个城的样貌,它的保留、保护,对于研究城市历史有着重要的考古价值。
新闻延伸沈阳还有很多老建筑要保护
晨报讯(记者姜虹)对于沈阳市民现在对古城墙的关注度升高一事,佟悦说:“因为古城墙剩下来的太少了,基本看不见了,所以可以理解市民的感情。”
有市民拿城墙砖怎么办?
佟悦说:“与古建筑连在一起的、在遗址上的城墙砖坚决不能动,而那些散落的、被二次利用过的已经不属于古建筑遗址的一部分,大小不一、残缺不全、数量较多,由文物部门一时间全部收集起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
对于个别市民已经做出的拿砖行为,佟悦说,“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沈阳市民对历史的留恋”,他指出,“有市民提出一旦日后复建,用原砖更好,事实上,古城墙规格是高三丈五尺、宽一丈八尺,这些剩余的城墙砖数量远远不够,杯水车薪;其次,假如有一天政府部门对城墙进行复建,我相信沈阳市民有这个觉悟,把留在家里的城墙砖献出来,为这个建设添砖加瓦。”
未来,佟悦建议,除了古城墙,沈阳还应当更好地保护现存的、未被破坏的遗址,包括民居遗址建筑等等,如大北银行、故宫东侧原总督府等。“尽量保持原汁原味,不仅仅是保留楼体,包括窗、门建筑构件都要进行保护。”
推荐阅读:
陶瓷鉴定:五个不一样鉴定古瓷
干掉小三 利用床位风水斩桃花
二乔故里今何在
锦江考古 探秘3000年前贵州古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