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深山发现石楼群古村落的消息由本报率先报道后,引起国内许多媒体关注。包括中国经济网、河北新闻网、网易等多家大型网络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转载报道。仅昨日和前日两天,已有包括河北电视台在内的四家媒体前往沙河王硇石楼群古村落进行采访。
5月11日,本报记者再进深山探秘沙河市柴关乡王硇石楼群古村落,发现一座类似于山西乔家大院的“王家大院”。
深山传奇:
“万民伞”、旧木牌、芭蕉木扇
记者走在王硇村中,一个叫王树堂的传奇人物的痕迹几乎无处不在。
正在编写该村村志的王延庆介绍说,王树堂是王硇村人,生于1884年,卒于1923年。青年时曾留学日本,还曾在辽宁省担任警务要员,多次带队剿平土匪,立下了五品军功。
在村中一间旧石屋中,记者见到了一把送给王树堂的民国期间的“万民伞”。由于存放年代久远,“万民伞”已经十分破旧,但是伞下布条字迹还清晰可见,可见“北洋警察毕业石奎元”、“恒丰书局”、“庆生祥”等字样。据传这是王树堂回归沙河后又多次平匪,铲平当地匪患,当地百姓感恩,各商号、绅士和百姓一同送给他的,所以称作“万民伞”。而据王硇村支书王现增介绍,王硇村现在的白事当中,仍旧有使用万民伞的习俗。
在村中还陈列着带有“指日高升”字样的木质芭蕉大扇、带有“叙授上士”字样的木质硬牌,据传都是民国期间百姓送给王树堂,以表彰其平匪功绩。
庄严气派:
“一进七全院”的王家大院
村子东北部,一户在占地规模与高度上都与众不同的“一进七全院”,矗立在村中起伏的坡道上。这就是王树堂家族当年所居住的“王家大院”。
大院正门旁左侧,一座类似于现在门岗的石屋还保存完好。王硇村支书王现增说,这是以前专供看门人居住的房屋。推开两扇漆黑沉重的木质大门,走入第一重院落便觉豁然开朗,相连的西配房与南房都是两层石楼建筑,高达6米以上。
院中的石质辘轳打磨精细,小巧的石质圆形井盖与井口严丝合缝,搬开井盖,深井中水印依然隐约可见。宅院的种种细节,都显露出此间主人曾经的荣耀与显赫。
走进南石房,能看到石墙上砌起的门洞印迹。据随行村民讲,这是座七进相连的院落,七个院落院院有门相通。在该院子南面房屋墙上,清晰可见已经被石头砌起来的专供相连其他院落的门洞痕迹。这“一进七全院”同属于王树堂家族,而由于历史原因后来分给了村中七户不同人家,最终就把连接院落的门洞堵上了。
院子东北角有块宽一尺、长四尺的牌匾,拂开尘土,能清晰看到镂刻的“国之富源”四字。
建筑规律:
古建筑暗循“有钱难买东南缺”
“民国二十年”、“民国八年”的黑色字样在好几处石楼上都清晰可见。
行至该村中心地带,一道斜巷中的古建筑群吸引了记者目光。这排民居石楼共5座,全部斜错而建,面向东南方向统一露出缺角,这就是俗话说的“有钱难买东南缺”。这5座石楼连成一排,每座石楼都有门和紧挨的院落相通。5座石楼露出缺角的角度、内门位置、高度以及宽度都非常相近。
通过观察,记者发现还有许多成排、成规模的古建筑都暗合了“有钱难买东南缺”这一民间建筑规律。
推荐阅读:
红玺台建筑园林的礼制文化
西吉单家集入选宁夏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环保牌低碳 陕西永寿黄土地古窑洞世博放异彩
文史专家建议:杨箕村玉虚宫大宗祠连片设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