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早上10时30分许,来自广东省文史研究馆的几位专家就来到杨箕小学,考察村民联名呼吁保留的姚氏大宗祠。专家建议,由于玉虚宫与大宗祠仅一墙之隔,可连成一片设“一庙一祠”杨箕历史文化保护区。
街坊拿出的老照片记录了古祠堂的完整风貌。
专家建议尽量保留古祠堂
昨日上午,包括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史学院长黄淼章、调研员副处长黄建雄、书法院副院长吴俊明等数位省文史馆的专家,来到杨箕小学的祠堂内考察。原本位于杨箕小学内的姚式大宗祠,原建筑是三进三出,但现在只剩下中堂、祖堂。灰塑龙船脊上雕饰花鸟,中堂封檐板有雕花。刻工十分精致。
“看这些精美的木雕、瓦顶、石柱,经历这么久的历史依然保存得这么好,实在很难得!”吴俊明表示,屋顶有用于采光的玻璃明瓦,中堂的石柱底座有当年安装大木门的门槛,还有屏风的凹槽,都能找到清代岭南建筑的民俗风格。
“一座祠堂见证了杨箕村的历史,应该尽力保留下来”,吴俊明表示,随着广州越来越多的自然村落纳入城市化发展的进程,具有历史价值的古祠堂也日渐减少。昨日,不少文史专家都一边观察,一边掏出相机来拍照保存。
姚氏父老递交保留祠堂报告
昨日,趁专家在场,杨箕的街坊还拿出珍藏了60多年的旧照,该照片长达1.04米,照片中有当时杨箕小学的校董事及一群小学生。
“这张照片还能看出当时祠堂比较完整的风貌,祠堂大门、北帝庙都保留其中”,村民姚叔感慨说,如果大宗祠真要拆了,玉虚宫与大宗祠同时存在的影像,也只能在老照片里才能看到了。
参观完大祠堂后,几位专家还和杨箕老街坊一起去参观了一墙之隔的玉虚宫,“由于玉虚宫与大宗祠仅一墙之隔,可连成一片设‘一庙一祠’的杨箕历史文化保护区”。曾经就任陈家祠“掌门人”的黄淼章早前在评价陈家祠时表示,陈家祠虽是供奉陈氏祖宗的祠堂,但它集岭南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纵观姚氏大宗祠,主体建筑的雕刻技艺也是同样精致难得,代表了明清时期的雕刻水平,“但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向文化局递交申请保留大宗祠的书面请示。”黄淼章说道。
据了解,昨日下午,姚氏父老收集好资料,向越秀区文广局递交了申请保留大宗祠书面报告。
推荐阅读:
贵州民族特色传统建筑值得品味
大冶“鲁班”闯天下 巧手“复活”全国古建筑
名人故居争夺战荒诞 保护历史建筑才是最实用
南水北调工地抢救性发掘一座宋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