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古建营造 >> 风景名胜建筑 >> 正文
复活甘熙故居
来源:新闻晨报  日期:2009-9-28

  入夜,悠扬婉转的昆曲唱腔回旋在“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的院落之上;戏台周围的水面倒映着柳梦梅和杜丽娘的爱情故事。

  这样的场景每周都有多次上演于南京熙南里的大板巷54号内的古戏台。这座古戏台可以算是大有来历,它是东方戏曲舞台中人文历史最悠久的舞台,具有1100年历史,最早能上溯到南唐李煜所构建的南京金舞台。民国初期,它还是中国戏曲研究社所在地,梅兰芳、俞振飞、言慧珠等大师都曾在此说戏演戏。江苏省昆剧院改编的多媒体版《牡丹亭》,让这座在此原址、原样、原貌落架重建的古戏台“复活”了。

  古戏台的边上,便是被著名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评价为“民俗瑰宝”的甘熙故居。还是在三年多前,历经时代变迁,风雨沧桑,因年久失修,房屋破损,周边居住区大量的私搭乱建,甘熙故居原来典型的江南风格街巷及建筑美感已经陷入重重包围之中。2006年6月,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开始对甘熙故居及其周边16.8万平方米的南捕厅地块进行文物保护和环境改造,经过修缮后的“甘熙宅地”如今已重新展现出它的魅力。

  不过,让“甘熙宅地”焕发青春的南捕厅街区历史风貌保护与更新项目同样要面对目前国内类似项目都要面对的难题,古建筑该如何鉴别,该如何保护。

  留德十几年的同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蔡永洁曾经参与了德国一些旧城改造项目的设计规划竞标,在他看来中国的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确走了弯路。蔡永洁出席了18日举行的一次关于南捕厅项目的小型专家研讨会,会上,蔡永洁表示,结合欧洲旧城改造和上海旧城改造的一些经验看来,国内旧城改造和保护最关键的是要注意“宜人尺度的保持”和“传统空间的延续”。

  为了做好改造工作,南京城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还委托相关专家对南捕厅历史街区及历史风貌区的保护现状进行调研。

  以古建专家汪永平为组长的甄别鉴定专家组在调研后认为,南捕厅在历史上受到两次大的破坏,太平天国跟抗日战争,对这个地方的建筑是一个致命性的摧毁。这里的建筑有两类,二类建筑,砖混框架建筑只有50年的寿命,还有一类建筑有100年的寿命,这些大部分建筑都是到了寿命了。拆迁下来的建筑一文不值。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是历史上的战乱。还有是解放以后的改进,加之居民的搭建和翻建,尤其是近二十年。虽然在南捕厅1-3号地块中没有一处国家、省、市或区级文保建筑,但是专家经过调查,仍有48处保存下来的质量比较好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有保留价值的。还有些是可以考虑在建筑中可以加以保留的18处,两项加起来就有18583平方米,占整个1.2.3号地块15%。

  在南捕厅项目重建过程中,受惠的并不仅仅只有古建筑,当地的居民更是与滞后的生活条件说了再见。南捕厅项目不成套建筑已经占到了90%以上,加之排水、燃气等外网基础设施严重不足,部分专家和学者提出南捕厅项目应该恢复和维护项目原住居民的社会功能和生活的延续性。通过调研成果不难发现,南捕厅项目所辖地块的社会功能和生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文明的要求,亟待改善。

  回到先前提到的“甘熙故居”,这座位于大板巷42号的古建筑群,俗称“九十九间半”,实有房屋三百多间,是目前我国大城市中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清中期民宅,2006年5月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南捕厅项目工程保护修缮之后,被重新命名为“甘熙宅第”。

  甘熙是清代著名文人、藏书家,他研究编撰南京地方志书产生很大影响。甘家是江南名门望族,整个故居透着浓浓的文化氛围:大厅内的“友恭堂”大匾,屏门上及抱柱上“立德齐今古藏书教子孙”、“孝义传家政诗书裕后昆”、“德雨信风仁山智水”以及“礼门义路贤士达人”等对联,与室内古朴的家具相辅相成,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化空间展示眼前。故居中营造了假山鱼池,广植着花卉树木。假山顶上还建有茅亭,在山上居高临下地俯看整个建筑群,曲廊回环、庭园幽深,一派清中、晚期及民国初年老城区的民居特色。

  但是,在2006年改造保护工程启动之前,这里曾经居住过上百户居民,人口繁多,缺乏维护。作为南捕厅项目前期工程重点的甘家大院前期拆迁、文物修缮建设费用1.3亿元,而整个约3500平方米的文物修缮,总投资约3亿元。

  如今,这座阅尽了人间沧桑的江南名宅,其建筑艺术精巧之处都已露出原貌,每一进院落的陈设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故居的组成部分由门厅、轿厅、大厅、内厅、厨房及其他服务性用房构成,另外还有庭院、封火墙、备弄等。

  如今的甘熙故居不仅在建筑形式上“复活”,同样也在精神上进行了“复活”。与“甘熙宅第”渊源最深的是戏曲,甘氏家族素以戏曲世家誉满江南,已故京昆名家甘贡三先生、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等均出于此,为弘扬我国传统戏曲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为把隐藏在此的这些文化得以重现、发扬光大,项目将大板巷54号原址、原样、原貌落架重建,作为“古戏台”。戏台落成后,通过与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合作,以多媒体南京版《牡丹亭》的上演,再现当年戏曲文化的精髓,在真正意义上赋予了保护的建筑、院落空间的文化底蕴,使其具有生命力,从而大大提升项目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在真正意义上传承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编辑:红豆树
“贝叶经”之《楞严经》全卷   菩提寺位于河南省镇平县城北12公里老庄..
一千多年前,大唐的天子们在这里一步一步登上坛顶,虔诚地把祭品献..
“这个塔怎么是斜的?会不会突然倒掉呀?”“听说这个木塔经历过连续七天的..
大佛寺主殿(资料图片) 大佛寺千年卧佛(资料图片) 八月,甘肃河西走廊..
江苏古桥兼收南北 跨越历史长河的文化纽带 宝带桥 垂虹桥 常州牛塘..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北,建于明嘉靖年间,坐北朝南,..
 ·考古学家发现罕见“美人鱼”..
 ·民间考古者提建议郫县青塔寺..
 ·英国发现全英迄今最大黄金文..
 ·多个考古遗址成果将首次在昌..
 ·南京市栖霞山发现明代高僧地..
 ·柳州市将建广西最大佛教寺院..
 ·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遗址考古..
 ·晚清状元府修复完工 市民可入..
 ·皖南古村落景观价值与现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