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古建资讯 >> 正文
清光绪仿明五彩炉 釉胎结合较疏松线条生硬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钱汉东  日期:2009-11-18

  光绪年间,大清帝国风雨飘摇,政治腐败,民不聊生,无可奈何地走向衰落。清政府伙同外国侵略者联合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这期间出现了一段所谓的“同光中兴”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暂时恢复了平静,景德镇自鸦片战争以来不景气的制瓷业有所复苏,为宫廷烧制了不少精品瓷器和祭器。慈禧太后为庆贺自己的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制作大量瓷器,造型式样几乎囊括了传统的各类器物。据《清档》记载耗费白银达30万之巨,令人震撼。

  清末朝野文人雅士特别推崇前朝的瓷器,经过列强的大肆劫掠,前期瓷器大量散失,数量稀少,古玩商为谋取暴利,竞相仿造,以赝品冒充真品,这大大刺激了景德镇的仿古造假之风。

  这尊光绪仿明万历五彩鼎式香炉,高17厘米,直径22厘米。造型优雅,胎质洁白,直口束颈,炉里外均施满釉,炉颈的两侧,各配置一翘式长耳,与明代对称的官帽颇为相像。双耳正面描绘如意宝物和吉祥云纹,侧边绘有红蓝青三色交替的回纹,炉唇微微凸出,上面绘有青红绿海涛形几何纹饰,正中为寄托款,“大明万历年制”楷书,笔迹规整,遒劲有力。束腰处错落有致地绘有黄蓝紫色缠莲枝。炉身有接口,这是仿明代瓷器的工艺特点,上面虽施了厚厚的白釉,但接口处仔细观察,依旧可以看得见,甚至还能摸得出。

  炉的视觉中心为三幅开光的双龙戏珠图案,六条五爪金龙,腾云驾雾;红黄绿青蓝紫,色彩缤纷。每幅双龙图案上的龙色彩都不同,它们交叉配色,变化多端,如龙身红色,龙头为黄色;龙身绿色,龙头为紫色;龙身黄色,龙头为青色;龙身绿色,龙头为红色等。宝珠呈红色和黄色。神龙上下,祥云缭绕,整个图案色彩艳丽、丰满大气。

  这尊仿明万历五彩鼎式香炉,釉面有橘皮样的凹凸感,俗称“橘皮纹”,这是刻意为之。清乾隆时期仿明的“橘皮纹”还精细一点,以后日见粗糙。明宣德景德镇窑瓷器的釉面,由于工艺原因,多有橘皮纹,此为鉴定宣德瓷的一大根据。橘皮釉的产生,据科学分析,由于釉浆的高温黏度不大,流动性差,或釉层太薄,或釉层不均匀,或烧成温度过低,使得釉面熔化不良;或烧成时冷却过慢,造成釉面析晶;或坯体表面修整不善,施釉不足,无法弥补坯体表面的不平等,结果就出现鬃眼和“橘皮纹”。

  五彩瓷一般可分为青花五彩和纯釉上五彩两种。青花五彩瓷是先在釉下用青花描画出所绘图案的蓝彩部分,然后罩釉烧成,再在其余部分各按所需绘彩,复入彩炉二次烧成。目前所见最早的青花五彩瓷是宣德时期的,但很少见,西藏萨迦寺有收藏。嘉靖、万历时期五彩器物比较多见,而且出现了大的罐、瓶类,但是胎骨明显变厚。它与成化彩瓷迥然不同的是,色彩除釉下蓝色外,还有釉上红、绿、黑、孔雀蓝、紫、褐、赭等色和金彩,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彩瓷,清嘉庆至民国均有仿制。光绪、民国仿品也有几乎可以乱真的,其特点为:胎体坚硬,大都显得过轻或过重,釉表有新品的浮光,釉面混浊不清,釉胎结合比较疏松。但也有用康熙旧胎后加彩的,故不能简单以釉胎来辨别真伪。仿品纹饰绘画不清,运笔板滞乏力,线条生硬,笔意时断时续,缺乏神韵;仿品施彩没有真品因岁月的流逝而泛出的“蛤蜊光”,往往是火光气十足。

编辑:左一峰
名称高句丽壁画墓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安阳殷墟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紫禁城里的喇嘛教佛堂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燕下都遗址

类别国家级文保单位
名称磁山遗址

类别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名称明府城:待重现古城风韵

类别风景名胜建筑
 ·永新"蜈蚣桥"身刻"境福桥"和..
 ·山西稷山发现新石器时代庙底..
 ·川南发现清代极精美的雕刻墓..
 ·板桥镇发现北宋"掌印砖"
 ·邯郸明代大名古城终露真颜
 ·四川广安发现古墓群
 ·眉县发现距今两千多年秦代铜..
 ·世界最大水下采石场探秘
 ·淅川龙山岗遗址考古发现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