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杨官寨出土5000年前精美陶器
来源:西安晚报  作者:呼延思正 汪琳  日期:2008-3-21
    距今5000多年前的原始先民,在今高陵县泾渭河北畔营建他们理想的家园,他们的生活区竟是如此幅员广阔而住所稠密。近期,省考古研究院在杨官寨史前超大型原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获得进一步重要收获,众多的遗迹遗物展现出关中人类祖先的智慧文明,珍贵文物的出土以及重要遗迹的发现,使人们对遗址的文化内涵和聚落布局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杨官寨遗址位于高陵县姬家乡杨官寨村附近,地处泾、渭两河交汇之处,遗址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仰韶时期一处特大型聚落遗址。省考古研究院对其进行了连续的考古发掘,至今共发掘面积约14980平方米,清理灰坑837个、房址38个、瓮棺31个、窑址13个、晚期墓葬45座,出土小件文物约600余件。

 

    鸿沟深堑护卫聚落文明 

    考古队负责人袁明向记者介绍,杨官寨遗址包含两期大型史前聚落,早期为庙底沟文化,主要分布于遗址的北部;晚期为半坡晚期遗存,主要分布于遗址的南部。两期遗存与关中地区其他遗址同类遗存的文化面貌有较大的一致性,但同时也有自身特色。近期在遗址北部发现的早期壕沟G1、G8,以及遗址南部成排分布的晚期房址和窑洞式建筑和制陶区,都是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和收获。

    壕沟遗迹G1位于遗址的东北部,呈西北-东南走向,上口宽约6.3米,底宽约3.7米,深约3.35米。在遗址西北部还探掘出另一处壕沟遗迹G8,口宽约10米,底宽3米-4.9米,深约5米,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发掘情况及出土物信息,G1、G8应为同一条壕沟。这表明,先民们掘建了一条又宽又深又长的壕沟围护着这个极大的聚落,以此防御外敌的入侵——凶猛饥饿的野兽以及伺机劫掠的同类。

    袁明介绍说,随着目前考古的进展,杨官寨遗址的聚落布局已逐渐明晰:其外围为一大型环壕,壕内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800米,居住区位于壕内中部。晚期房址位于遗址南部断崖一线,由成排分布的房址、陶窑和窖穴组成,有残存的踩踏面将一些遗迹连接。大量房址与陶窑组合的出现表明,遗址南部应是晚期聚落的制陶区。

    5000多年前的制作技艺惊人

    在考古队基地,记者看到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制器物,主要有罐、盆、瓶、钵、瓮、釜、灶等日用器,大多呈红褐色,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已修复的约480余件。有高约15厘米的小陶罐,也有较大的尖底瓶,高约60~80厘米不等。在一处窖穴内共出土18件尖底瓶和大量可修复的其他陶器,其中包括一件制陶工具——陶转轮。这说明,此一时期的先民制作陶器不仅使用手制法,即以手工盘筑泥条堆砌捏压成型,而且也使用转轮法,即围绕一个轴心的旋转挤压成型,从而使得制成的器物更加浑圆光润。最为奇特的是出土的一件彩陶盆,口径约36厘米,其光洁的外壁在红褐底色上以黑色颜料绘有形似蜥蜴的纹饰图案,手法简洁抽象,寓寄着远古人类的奇幻想象。据介绍,红陶器上有彩绘几何形图案或动物形花纹,是仰韶文化最鲜明的特征,也被称作彩陶文化。这件蜥蜴纹彩陶盆极为罕见,可被定为二级以上的文物。

    遗址还出土大量以磨制石器为主的生产工具,有刀、斧、锛、凿、纺轮等。骨器也相当精致,有锥、笄、镞等。记者看到一件精细的骨器仅约3厘米长,制作成类似螺丝钻形状,其精致细密程度堪与现今的钢铁钻媲美,但不知其用途为何。从种种器物来看,当时人类的才能智慧和技艺经验都达到了今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袁明等考古专家介绍,杨官寨遗址是继半坡、姜寨等之后对关中地区新石器遗址的又一次大面积揭露,它进一步丰富了关中地区仰韶文化的文化序列,同时对关中地区庙底沟文化、半坡四期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泾渭流域史前考古文化、聚落形态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等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一遗址的聚落形态和当时的生态环境,以及它在关中地区仰韶时代的地位,还都成为考古工作者更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编辑:夏腊梅
名称湘山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江南第一厅堂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苏州文庙大成殿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阁院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北海公园

类别皇家园林古建
名称北禅寺

类别寺观建筑
 ·蓬莱阁加强文物安全保护
 ·西安将对“大唐西市”“大唐..
 ·登封会善寺近日修缮完毕 即将..
 ·北京全面启动保护长城工程 将..
 ·唐代古建“慈源寺”将整体移..
 ·明泰陵300年來首度大修 總投..
 ·千年古寺“搬家”创世界纪录..
 ·上山遗址发掘面积再度扩大(图..
 ·国家文物局长建议故宫“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