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
  首页 | 谈古论今 | 文物古迹 | 古建艺术 | 古建营造 | 古典园林环境 | 古建器皿 | 古建历史 | 古建论坛
 古建首页 >> 谈古论今 >> 考古发现 >> 正文
“许昌人”发现的背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赵晓霞  日期:2008-1-28

                        许昌灵井遗址出土的古人类顶骨化石(外)

    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22日在京宣布,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河南许昌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在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发现了距今8万-10万年左右的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许昌人”。有关专家表示,“许昌人”头盖骨的发现,对于研究东亚古人类演化和中国现代人类的起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灵井遗址9号探方深5米处挖出头盖骨

    “这是我国古人类考古的又一次令人振奋的重大发现。”22日的新闻发布会,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在通报这一情况时如是说。

    孙英民说,“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地点,位于许昌市许昌县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2005年6月,为防止灵井遗址遭受煤矿透水侵蚀,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南省文物局组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去年12月17日,考古人员对该遗址9号探方进行考古发掘。在该探方深5米处,考古人员发现一块较完整的古人类顶骨和枕骨、颞骨的断片共计16块,复原后可成为一较完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其眉脊较突、前额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较厚,保存和石化程度均较好,未见变形。

    ●专家初步鉴定头盖骨距今8万至10万年

    发现头盖骨后,河南省文物局立即将这一重要发现报告国家文物局,并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专家帮助清理。考古人员现场将头盖骨化石整体提取,迅速运至北京,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进行了室内清理。同时,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同层取样,进行光释光测年实验。

    今年1月11日,河南省文物局邀请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在京召开“河南许昌古人类头骨化石专家研讨会”。

    与会的国际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等权威专家认真仔细地观察了发掘出土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及同层伴出的石器和动物化石标本,并展开了科学严谨的研讨。专家们认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许昌灵井古人类遗址的发掘组织严密、规范严谨、资料完整,出土的人类头盖骨化石层位明确可靠,是我国第四纪晚更新世早期地层中经过科学发掘出土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从与其同层伴存的灭绝动物群比例和光释光测年的初步实验结果判断,许昌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出土层位的时代为距今8万-10万年左右。

    ●为现代人类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线索

    “距今8万-10万年左右,这是古人类学研究的敏感时段。”孙英民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占扬就此进行了具体解释,关于现代人类起源,国外一直流行“非洲起源说”,认为中国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约20万年前消失,现代中国人类及中国的晚期智人如柳江人和山顶洞人等,都是来自非洲的人类的后代。

    对此,我国古人类学家吴新智院士曾提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学说,认为中国现代人类是由北京猿人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类杂交进化而来的。但是,尽管在中国境内已经发现了近百处更新世晚期的古人类遗址,其中有不少遗址出土了人类化石,但由于发现相关阶段的古人类化石(如头盖骨)较少,使该学说缺乏有力证据。

    李占扬说,在非洲以外的其他大陆,距今10万年左右的人类化石非常稀少,直接影响到现代人类起源的研究。因此,“此次‘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可望为东亚和我国现代人类起源提供直接证据。”

    据介绍,许昌灵井古人类遗址遗存十分丰富,至今,共揭露遗址面积260平方米,出土旧石器时代石器、骨器和动物化石计3万余件。包含了大量古人类生活、生存及环境信息。“从目前调查的情况看,遗址范围很大,面积可达上万平方米,有进行可持续研究的条件。”李占扬说。

编辑:夏腊梅
名称湘山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江南第一厅堂

类别私家园林建筑
名称苏州文庙大成殿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阁院寺

类别寺观建筑
名称北海公园

类别皇家园林古建
名称北禅寺

类别寺观建筑
 ·蓬莱阁加强文物安全保护
 ·西安将对“大唐西市”“大唐..
 ·登封会善寺近日修缮完毕 即将..
 ·北京全面启动保护长城工程 将..
 ·唐代古建“慈源寺”将整体移..
 ·明泰陵300年來首度大修 總投..
 ·千年古寺“搬家”创世界纪录..
 ·上山遗址发掘面积再度扩大(图..
 ·国家文物局长建议故宫“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