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居修复背后的故事
来源:苏州日报 日期:2008-1-22
苏州,是一座遍地珠玉的古老城市。其中,古民居是串联起城市悠久历史的鲜活章节,砖雕门楼、厅堂楼阁、精致雕工,处处辉映着吴文化的奇光异彩。昨天修复竣工的张凤翼故居是这些古老民居中的一处,作为难得的明代建筑和文人旧宅,该故居的保护和利用得到了多方关注,修复中,古风的完美体现更是创造了古建保护修复的新典范。
1
精致古宅价值独到
据了解,张凤翼故居于1982年的文物普查中被发现,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张凤翼与其弟张献翼(苏州名士)和张燕翼(画家)并有才名,时称“吴中三杰”。作为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张凤翼著有传奇戏曲《红拂记》等。该故居是张凤翼一生主要活动场所,有着重要的人文价值。清朝以后,该故居归大兴知县汤彦祥所有,子孙相传,后部分房产为其后裔所有,部分收归国有,散为民居。“这是苏州现存最典型、最精致的文人宅第。”站在张凤翼故居门口,市文物局文物处处长尹占群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他告诉记者,从建筑本身来看,张凤翼故居是苏州市区仅存的几处明代建筑之一,其中,除了木构梁架圆作扁做的独到之处外,楠木大厅因保留明代风格及原构的完整性而非常罕见。轿厅、门楼及清水磨砖照壁,都是明朝原构,双面式砖刻门楼在苏州也不多见。“作为一处文人宅地,这个建筑在很多细节上体现出与官家宅地的不同。”
省古建专家戚德耀的观点与尹占群不谋而合,“这个文化住宅风格朴实,不仅有着明代建筑的鲜明特征,而且生活气息浓郁。你看这个照壁上的狮子雕刻非常特别,两个狮子一前一后争夺彩球,构图、雕刻都特别活泼生动,充分体现出文化特色。”老先生带着记者边看边介绍。
2
两期维修凸显古风
“修复古建筑就是应该这样来修。”戚德耀对于此次维修的评价很高。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一期轿厅维修施工期间,在东部墙壁内发现的张凤翼好友、明代大书法家陈鎏书写的“文起堂”原匾,经过精心修复,已悬挂在轿厅上方。在二期大厅维修过程中,由独根楠木制作的6根大厅堂柱,通过传统的揩漆工艺完整保留,充分展示了楠木大厅的古朴原味,就连大厅台基也采用了收藏多年的明代石构件,完整传递出明代风格特质。“当时张凤翼故居产权关系比较复杂,居住人口严重超负荷,加上年久失修,这一明代珍贵遗构长期处于濒危状态。”尹占群告诉记者。为了切实保护这一珍贵的建筑遗产,在市政府的重视下、在市财政局的支持下,文保部门积极启动政府保护程序,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先解决了第一进房产权属关系,从新加坡华侨手中取得该处房产的全权处置权,并于2006年完成了轿厅、前后东西厢房的抢修保护工程。去年,在省委宣传部和省文物局的支持下,文保部门又动迁了第二进大厅里面的4户居民,继续实施抢救保护任务。
负责施工的苏州计成文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是具有国家文物局核发的一级文物工程施工资质的公司,有丰富的文物工程施工经验。“当时大厅被木板、长窗、墙体分割成数间,地面铺了瓷砖,原木构件发黑发霉,局部已经开裂、掉落,屋面瓦片凌乱,多处碎裂掉落,就连天井里也搭建着不少违章建筑。”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施工中,先要拆除违章建筑及诸多隔断,还要恢复基础地坪,更换材料中则全部采用与原构件相同的老材料,最大限度保存原建筑物的历史信息,重砌墙体全部采用老青砖,地坪方砖也专门打磨做旧。“油漆部分也是文物维修的重点之一,采用的是传统与现代新工艺相结合的办法,木构件油漆采用广漆工艺退光做旧,保存较完好的梁架及雕刻精细的木构件保留原样,不做油漆,仅用稀释剂封护,保存其历史价值。”
【背景链接】
修复传统民居延续历史文脉
苏州是1982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24个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不仅有9处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还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市区控制保护古建筑307处,控制保护古村落14处以及古桥梁、古牌坊、古井、砖雕门楼等古构筑物790处,此外还有近100万平方米的传统古民居。
伴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的发展,由于年久失修,苏州古民居普遍存在建筑老化、损坏严重现象,危房最多时达到24万平方米,亟待抢救维护。为了保护好苏州古城的基本元素,我市古民居的保护成为了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基础工作。按街巷河道格局,苏州古城区被划成54个街坊,分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按“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原则有计划地实施保护和有机更新,一批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民居得到修复和开放,周边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此外,将未列入文物保护的民居建筑列为保护范畴,建立古建筑评估体系对古民居的价值精确打分,推进古民居“认领”,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古民居保护等,苏州也作出了很多成功的尝试。
编辑:夏腊梅
|
|
|
|